浅谈中职课后作业的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   作者:1邹宇 2周强1
[导读] 随着四川省“职教高考”制度越来越清晰,

        1邹宇  2周强1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成都  610300 2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成都  610300
        摘要:随着四川省“职教高考”制度越来越清晰,很多以前怀揣着大学梦但是因学习成绩不佳导致身处职校的少年的内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为了大学梦,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也要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本文将就中职课后的作业的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知识获得率,从而在职教高考中获得较好成绩。
关键字:  作业   现状   分析   建议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实验证明:当人们在学习新知识过了20分钟以后,就会忘记掉记忆内容的42%,一天后忘却量已经达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却量高达79%。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条规律显而易见告诉我们,一定要尽早、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对学过的知识是当天晚上复习,还是放到周六周日复习,效果是大大不同的,前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后者,正如古人智慧“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错,先复习后作业就是这样的好处,通过复习对一天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做作业的时候就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提高效率了。
        那现阶段中职学生的作业情况现状如何呢?作为老师,我们能从布置作业的那些方面来提高作业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又能给我们学生一些更好地做作业的建议呢?
        一、作业布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庭作业的来源范围局限
        布置的作业主要来源于一般来说有三种途径:教材、练习册和测试卷。作业的来源范围比较局限,教师并没有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作业的资源,有些老师也没有将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普遍性学生知识问题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家庭作业的分量不合理
        作业太多。有些老师在课后布置了相当多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抄书,抄写已经评讲过的试卷、练习题等,甚至是抄写十遍以上。究其原因莫过于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作业太少。作业布置太少则在中职学校比较常见。一些只布置了很少的一两道题,学生通过翻书即可找到答案,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或者只是为了课程的完整性而已,更甚者,甚至有些实训科目就根本没有作业,美其名曰实训课是动手在实训台上做的,课后没有实训台,无法做。
        3.家庭作业的类型单一且缺乏趣味性
        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为常规型的作业,很少布置探究合作型的作业。作业的形式主要为非书面类和书面类相结合的内容,非书面类的作业主要是预习教材、复习已经学过知识,书面类的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同步练习册和单元试卷。虽然这些常规性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业的类型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作业的内容缺乏层次性,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教师一般不实行分层作业。


        二、对作业问题的分析
        1、教师方面--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不得法
        1.1布置作业不合理
        对作业的来说,需要从作业的类型、难度、时间、趣味、层次性等方面来考量。具体来说,从作业的类型来看,老师布置的多为常规型的作业,虽然这一类型的作业对巩固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此类型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机械重复,缺乏探究性和实践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虽然普遍认识到了作业的重要性,但多数同学却对作业提不起兴趣,甚至持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反映出了作业本身的问题。这说明在作业的趣味性方面,老师考虑的还不是很全面,没有考虑到部分同学的兴趣和需要。
        1.2、批改作业死板
        作业批改过于死板。首先,就批改的符号来说,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时,出现的符号是“×”。其次,从作业的批语方面来说,作业的批语没有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最后,就家庭作业的批改方式来说,教师更倾向于用打等级和打分数的方式来评改学生的作业,较少使用语言总结。
        2、学生方面
        一是缺乏良好的作业环境,家庭环境嘈杂,不安静,干扰太多。二是作业速度慢。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有些认真听讲,但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比较吃力。三是作业兴趣不高,对于常规作业缺乏兴趣。四是缺监督,不自主。在有家长看到的时候就认真写作业,没有家长的时候就心不在焉,乱写乱画,不追求作业的质量。五是学生自控能力差。现在电子产品比较普及,几百元钱就能购买到一部手机,甚至部分学生手上有四五部手机。手机上面的游戏、小说都无时无刻的引诱着我们的学生。相当多的学生都有无意识耍手机的习惯,缺乏对自己的一种控制力。
        3、家庭方面
    多数家长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忙于家务,无暇顾及孩子作业,甚至打工在外,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文化程度低,对学生作业辅导时间少,对学生的监督少。
三、对于学生做作业的一些建议
        1、做好作业的意义
        独立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是有些学生缺没有做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甚至在上课期间就抢着将作业做完,以后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直接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①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③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作业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因此,每个同学都应当认真对待做作业。
2、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1审题。它是做作业的基础。每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1.2寻找解题方法。方法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由已知条件推导出结果、结论,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第二种是反推法或反证法,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1.3正确解题.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那么在实施时还要注意保质保量的解题。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1.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勇.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其教育内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50-51
2、李雪娇,田友谊.作业批改中教学交往价值的缺失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