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艳伟
松原市宁江区实验高级中学 138000
摘要:核心素养对培养学生科学的学科思维模式,建立良好的社会情感,进行探究式学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为研究对象,对生物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应融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结论,期望为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不仅是一种具有学科属性的知识素养,还包括具有学科学习意义的人文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入下,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品质、学科思维模式等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引入到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中,以此为促进学生终生成长、进行探究式学科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概述
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育人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要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注重从多方面、多角度下来培养学生,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即在学科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扩展学习,不仅使学科理论知识向实践不断转变,而且还使学科知识得到了升华,内化了学科知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同的学科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所以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目标有所差异,但是通过核心素养培养的模式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分析,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基于生物学科学习下进行的一种知识运用、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所以具有生物学科属性,从生物学科所学习的内容划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包括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生命观念,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人文素养的引入,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启发、引导,来提高学生对知识、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认知,为学生之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设置
(一)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观念
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会涉及到生物构成、生物元素、物质组成结构等内容的学习,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会认识到生命的属性以及生物发展规律,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生物现象,掌握认识生物问题、现象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首先应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比如生命的物质组成、物质结构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生命的本源,
明确生物构成的本源是什么,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推动生命活动发展的,这些基本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探索生命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在深入的学习后,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总结,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能量、信息、物质之间作用的过程,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促进了生命的发展。
在通常下生命在一定的环境状态下是稳定,但是这种稳定性是通过调节实现的,比如身体人体是通过免疫系统、体液、神经来调节的,使人体温度保持在37摄氏度作用,使人体细胞的生活范围在7.45左右。另外从生命系统的生存环境来看,生命之间存在竞争、共生、寄生等复杂的关系,生命进化具有适应者生存的规律,在一个大的生命体系下,生命之间是没有等级之分的,都是构成生命运转的主要要素,因此生命观念就是要正视人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应和自然和谐共处,遵循生命发展规律,才能获得持久的发展。
(二)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思维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务实的学习态度,尊重科学,应根据所学知识来看待存在的生物现象,理解生物知识。科学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要求学生要尊重事实,通过生物存在的事实发展状况来进行论证、推理,进而揭示生物学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发生的普遍现象。当然科学思维是建立在生物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上,在生物教学中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来对某一现象进行概括、总结,找到其中的规律,比如对细胞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对构成细胞主要成分的元素、化合物等进行总结,让学生明将具体的知识点转化成整体的知识点,以此为进行知识的运用、辩证分析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涉及到进化、遗传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融入科学家对生物研究,他们在研究中会使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并演变成自己探索生物科学的思维模式,比如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等,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学习的生物认知方法,通过学习之后将转变成学生的认知思维,为学生之后的学科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
(三)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科学探究
探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的前提,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认知上,应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因此探究、质疑是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关注点主要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拓展上,认为知识拓展已经是对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进一步拓展,但是依然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启发点,进行生物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眼界,但是这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探究式的学习引入从学生的角度发出质疑,来进行主动的探索,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所以这种意义上的拓展是积极的、主动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稳态与环境》的生物教学中,可以对土壤存在成分、酵母菌种群在培养液中的变化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通过对生物知识的探究,来找到答案,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向实践的转换。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的生物学科教学需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思维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生物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以教学大纲的知识学习为主,还要融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内容的学习,所以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重要的教学地位上,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生物知识理论转化、生物知识迁移运用等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姚秋芳.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减数分裂为例[J].高考,2020(31):85-87.
[2]石延玲.浅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