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娟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前马小学,江苏 溧阳 213353
【课前思考】
运算能力作为数学学科的心十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备技能。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发展阶段,学生所具备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也有一定的限度,只有在经历大量的运算的过程后,学生才可以建构起自己的运算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计算,引导同学们进行公式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帮助同学们建立自我计算式的数学课堂,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讲解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计算能力。本课案例将会通过教师数学教学与学生习题实践的结合来实现整个教学流程的进行,希望通过本教学案例的演示和引导,学生可以更加的热爱数学,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让同学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基础。
【课堂实践】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口算
出示:20×2 20×20=? 20?×30?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提问:口算20×2,先用2×2得到的“4”表示什么?算20?×30先用20×3得到的“60”表示60个什么单位?
2.复习笔算
出示:24×2,学生列竖式笔算,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要怎么算?
学生:先列出竖式,让个位数对上个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先乘个位,再乘十位数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上。
二、知识梳理、理解算理
教师:在这个综合乘法算法课件中,同学们可以更加全方位的理解乘法的知识结构和框架。同学们要有学习乘法计算的兴趣,才更有效率的学习哦。下面我播放相关综合整理的乘法视频,大家心中有一个手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向和着手点,再去梳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罗辑思维关系。
学生: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了两位数相乘就是个位数和十位数的交叉相乘计算得来的,同样也是先从个位数乘起,然后再到十位数,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得出,需要注意积的位数要对齐。
三、探索算法,寻找规律
在教师综合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资源的基础上,后面的竖式计算由同学们来独立完成,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教师:下面每位同学负责自己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综合计算,计算到最后一题的时候,大家再对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计算做大综合整理和归类,最后大家回顾自己计算过的题目,从中找到规律,形成自己的高效率的笔算习惯。
学生:12x4=48,12x14=168,通过这两个算式,可以看出,12×4的结果加上12×10的结果就是12×14的结果,那么我认为我们在今后的计算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把算式拆分成两个来进行计算。
四、多元交流,归纳算法
教师:我们首先回顾了乘法算法的公式和知识,进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法的综合探究。
我们还通过课件以及视频的较为通俗易懂的教学模式让大家更加的深入到这一情景的学中,从真实的乘法计算情境中来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吧,进而分享自己的计算技巧和计算思维,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整体课堂展示:
师:李叔叔给幼儿园送12箱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大家可以借助点子图来运算哦。
A同学:我的算法是把这些南瓜列为12排,一排有24个,通过竖式圈一圈这个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很好,你的总结很详细。突出了如何经历具体的运算过程来理解算理、建构算法的,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
同学们积极踊跃的举手来回答问题,教师选出其中一名进行回答。
五、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每个小组完成课堂的乘法计算的讨论之后,教师随机地挑选出几名同学。
教师:我让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整个计算过程,再在大家计算的基础上来完善整个计算过程,下面的同学也开始计算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其他同学有更好的计算技巧,可以让他们站起来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这几名同学的总结归纳做以评价,对他们的整理作以肯定及改正。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大家自己讨论总结这一过程,大家会对这一教材中乘法计算章节的联系更加的清晰,再结合我的规范标准的归纳整理会达到对本单元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哦。
这节课的课堂成果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让同学们在课下复习回顾单元乘法计算内容,再让同学们对单元乘法计算内容中的知识点添加经典的例题进行对知识点的解析,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下一节课的时候由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老师加以点评和补充,对这一例题部分作以总结,发挥其对于重要知识点的扩展作用。
【实践体会】
以上教学实践,教师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助推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使学生利用观察、操作、对话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形结合,促进算理直观;在数字和图形结合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运算的过程,同时吃可以有更高的准确率。因为图形和计算想辅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一个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同时训练两种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2.对比沟通,凸显运算本质;同学们通过把不同类的运算题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更有系统性的掌握住运算的模式。计算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果能帮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算式进行一个对比和分类,就可以更好地进行计算题的计算,分析做计算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做题方法,并作出总结,最终依据不同的题型进行整理归纳,可以起到巩固学生现掌握的数学知识的作用。
3.归纳法则,构建运算模型。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总结的过程,在把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时,也是使自己所掌握的运算模式构建的过程。只有把计算技巧与习题作真正的结合,才可以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那么教师要通过课堂计算题教学方式的转变、计算题教学内容的提升和计算题教学模式的升级来实现学生的计算方式上面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一个运算的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为计算题的正确性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