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陈玮娜
[导读] 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愈发明显。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久佳中心小学  陈玮娜  425300

摘要: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愈发明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拓展识字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努力寻找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切入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始终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目标。加强识字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增加汉字量,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我国的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识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汉字的含义,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生的识字兴趣影响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通过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来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态变化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教学内容动态化形式表现出来,搭建起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动态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情境中,带给学生多样化的感官体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愿望。在教学“木”字旁的生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表意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树爷爷”这一卡通形象,将教学内容创设成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出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画面配上欢快活泼的背景音乐,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识字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将识字教学简单化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优化语文识字教学,为小学生的识字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师结合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来进行直观的演示,并且进行积极的指导,增强小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语文识字的学习中。在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制作,以此来将复杂的识字变得更加简单化、明了化,通过科学的引导将小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识记转为形象生动的识记,将无意识的记忆转为有意识的记忆,以此来让小学生进行记忆方式的转变,使小学生在记忆生字的效率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例如:低年级语文形声字“饱”“炮”“苞”“泡”的教学时,小学生对这类形声字就很难进行记忆,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将这些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制作成课件呈现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形声字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从而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识字效率。当然对于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等,虽然他们在造字法上有所不同,但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生字进行正确的归类,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识记效果,同时拓宽小学生的识记范围,从而使小学生可以掌握到更多的汉字字形,强化自身的生字记忆效果。
        三、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展示汉字文化底蕴
        低年级学生思维更加直观,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如利用微课讲解汉字的变迁历史,开展“象形识字法”教学,让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学习汉字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田园风光,展示歌谣中描绘的春风、田野、花、蝴蝶、麦苗、桑叶、稻田等田野风光,让学生结合微课来理解本节课生字。教师还可搜集本节课生字对应的甲骨文,运用“象形识字法”开展识字教学,利用微课呈现甲骨文和简体汉字的对比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字形来学习生字,展示汉字深厚的文化底蕴,帮助低年级学生准确识记汉字。
        例如,在进行《场景歌》的识字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趣味课堂活动。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北京秋天的场景,而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结合学到的字词,我们一起编写一首场景歌吧。”于是,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示意学生安静,而后挑选了几名学生分享创作的“场景歌”。一名学生说:“一阵秋风,一丛红花。一条弄堂,一户人家。一碗花茶,一群娃娃。”还有学生说:“一片晴空,一抹晚霞。一墙牵牛,一棵松树。”由此可见,通过开展趣味识字活动,学生的识字效果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结束语
        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多少和对汉字含义的理解程度对于他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生在对汉字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处于初级理解的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汉字的基本含义,从而提高对汉字的记忆与掌握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特点,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效融合,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爱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6):7-8.
[2]韩芬.从信息技术优化角度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J].科幻画报,2019(12):180.
[3]王丽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合[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7):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