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曹素樟
[导读] 如今的小孩是家中的“土皇帝”,说不得更骂不得,表现出纪律观念淡薄、满嘴脏话、不讲礼貌等不良的行为。

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厦小学  曹素樟   511330

摘 要:如今的小孩是家中的“土皇帝”,说不得更骂不得,表现出纪律观念淡薄、满嘴脏话、不讲礼貌等不良的行为。本文从家庭环境、学校育人环境以及家校合作三方面来介绍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庭环境,学校育人环境,家校合作
        核心素养是一个新兴起的受欢迎的术语,在国际上解释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核心素养告诉了人民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与核心素养不谋而合。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纪律观念淡薄、满嘴脏话、不讲礼貌、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课时小动作多等不良的行为。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最重要的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结合核心素养新的教育背景,探讨如何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造就良好习惯的奠基石
        如今的小孩是家中的“土皇帝”,说不得更骂不得。“土皇帝”是如何炼成的呢?究其原因是家长过分溺爱而造成的。家长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反过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不会长成你想的样子,但他会长成你的样子,因为孩子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性格习惯的形成是以家庭息息相关的,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形成良好性格习惯投来一缕阳光,家长在家里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处处传递正能量,谈吐要优雅,心态要积极向上、阳光的,举止要文明等,这样才能让孩子过上安逸的生活,才能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
作为家长,还要留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父母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
        1、聆听孩子的快乐和烦恼,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在聆听过程中作出适时引导,让孩子明白其中的是与非以及为人处世的问题,从中也让孩子学会聆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摆出高高在上、不耐烦的心态,否定孩子的一切。孩子会因此变得沉默寡言,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二、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是造就良好习惯的垫脚石
        1、创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1)每间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无论那种文化都离不开其校风和班风,它们具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校风、好的班风会对学生形成好的思想、好的行为起到激励的作用。在这良好氛围里不良的行为习惯,显得格格不入,孩子们也不好而为之。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综合素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树立自信,发展自我。如开展“宪法进校园,法治护成长”活动,让学生的法制观念得以加强,从小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正确的价值观。为了更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我们还开展了宪法辩论赛,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反应力,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是非判断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



        2、行为规范常抓不懈——从小抓起,从细抓起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为文明养成月,每班的学生都要从最基本礼仪、学校规章制度、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起,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把尺,明是非,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文明养成月最后一周,我们举行特殊的礼仪巡回礼,每班以不同方式来表达对日常行为规范的了解,使得规范植根于学生的心中。
文明养成月后,我们也不能放松,如课前要把下一节课的书本、文具准备好,迟到要报告,回答问题要举手等等方面要长期抓,变成常态化,时刻不能松懈。
        3、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能选入课本的文章都具有一定的魅力所在,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好好利用课本中的德育素材,让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三观观念。
        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Unit4 We can save the earth 时,我适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渗透,同时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来教育学生:如何保护地球呢?从最基本不随意扔垃圾做起,从不乱损坏树木做起。又如教授六年级下册Unit 7 It is polite thing to do 时,通过展示部分学生不文明行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根据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来判断这些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他们应该怎样改正才对呢?通过小组之间讨论来说说自己建议,以及自己所思所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把日常行为规范扎根在心中,让这把尺更亮更明显,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三、家校合作,整合育人资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教育的重要步骤,缺一不可,学校教育需要家长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科学指导。为了学生更好走进社会这个大学堂,我们必须做好家校合作,整合育人资源。
        1、家校联合塑品质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学会如何取得家的长支持。在与家长交流时,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不只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坦诚相待,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说话时,不盛气凌人,不添油加醋,要喜忧参报,让家长能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最终形成教育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用心带导 家校共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长对待孩子过分严厉,有的过分溺爱,而且大部分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来自老一辈。为了让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走出教育误区,要智慧处理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我们要做好一下工作:
       (1)定期在家长微信群,钉钉群推送教育鸡汤和心理微课,让家长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和管教,并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起学习的平台,增强亲子间的感情。
       (2)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提供提高自身素质和了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机会,通过学习新知来转变已有的教育观——善于把握爱的尺度,不溺爱孩子;擅用赏识教育,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彼此尊重,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否定孩子的一切。
参考文献:
[1]林草甬.叶圣陶教育论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283.
[2]余明山.优化育人环境 强化习惯养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21(03):124-125.
[3] 张红. 浅谈家庭环境对孩子能力的影响 [ J] . 科技资讯,2006,( 1) .
[4]陈元东.培养好习惯 奠基好人生———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0,19(1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