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思想导向与实践办法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冯偲瑞
[导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同富裕就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共同富裕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冯偲瑞  150028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共同富裕就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共同富裕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性。我国要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关系才会协调。
关键词: 共同富裕;价值;办法
        1. 共同富裕的意义
        共同富裕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科学价值。共同富裕就是要关注人民福祉和提高社会群体的总体幸福指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创作共产主义理论时,曾经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理念思想。毛泽东等党的领导集体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民生水平。但是,对于共同富裕进行全面系统阐释的,并且付诸行动的是邓小平。邓小平将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由科学理论变为了现实。
        现如今,对于共同富裕理解是公平,它不仅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而且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执政党行政的基本规范。我国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的心情才能舒畅,社会在各方面的关系上才能得到协调,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中,公平可谓无处不在。它不仅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公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期待。
        2.  共同富裕的思想导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好的物质财富,告别贫困落后,实现生活富裕;还必须发展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即实现生产资料。并共同拥有社会财富,共同富裕。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虽然他在《季氏将军》中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命题,但是孔子他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裕的愿望。其实,也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在鼓励人们勇于追求财富和物质利益。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要把谋财致富作为道德,把它作为道德的基础来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和达到致富所做出的努力,可以说是人性的主要表现。是追求自我完善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财富大幅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再由小康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国家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党在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在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下,提高效益,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遏制贫富分化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利后果,确保共同繁荣和社会主义富裕的发展方向。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平均主义是“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困。我们遭受了这损失。”他进一步指出:“我的一贯原则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这是共同富裕。一些地区发展得快,带动其他大多数地区。这是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意味着人们的财富有多有少、富裕的快和慢的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的这一目标,还需要强调富人扶贫、先富帮助后富的良好社会风气。邓小平认为,以富济贫、先富济贫,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快速通道。他认为富人帮助穷人,先富帮助后富,在道德上是有必要的。
        3.  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办法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前提。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所以,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仍然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首要任务。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谈共同富裕。把蛋糕分好固然是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果蛋糕本身太小,分得再多也不能说是富裕。就此而言,只有当社会财富实现较快较好增长,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贫困和普遍生活拉扯,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望。
        大力发展经济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贫富差距不仅与生产力发展不足、落后密切相关,而且与发展不平衡密切相关。因此,它本质上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和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的基础上,才能为分配正义乃至社会正义提供必要的条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如今,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强国,国力日益强大。为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已然成为当代中国非常现实和突出的问题。假如我国走贫富分化的道路,那么我们离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会越来越远,也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社会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不同地区的发展难免会不平衡,有的快一些,有的可能相对慢一些。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发展较慢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帮助这些地方尽快脱脱贫困,实现全国共同发展。同时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帮助贫困地区解决脱贫攻坚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四项中央一号文件,用来指导“三农”工作。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陆陆续续地出台,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共同富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实际步骤。
        4. 总结:
        共同富裕思想是党中央几代党的集体领导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整体,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趋势不断扩大,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在当前,贫富差距不仅是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而且也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所以,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抓重点、想办法,着力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赵小华.共同富裕的伦理论证[J].绥化师专学报,2001(04):23-24.
[3]高宏利.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与时代进路[J].理论导刊,2016(01):44-47.
[4]王泽应.共同富裕的伦内涵及实现路径[J].齐鲁学刊,2015(02):61-66.

作者简介:冯偲瑞(1985.02——),女,黑龙江省人,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商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 研究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