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一物多玩——幼儿园户外“运动区”的建构与实施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陈玲玲
[导读] 户外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杭州市萧山区新街中心幼儿园     陈玲玲   311201

【摘要】户外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材料,采取多种形式,享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的积极措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户外体育活动被越来越广泛的受到重视,组织好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充分地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同时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器械和自由结伴。促使幼儿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自觉、主动的发展动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一、户外运动区的建构
       (一)游戏主题的多样性,提高幼儿运动的自主性、丰富性和有效性
        为了扩大户外体育活动的普及面,我园开设“训练营”、“体验营”“流动营”等主题,构筑起多层次、多元化的户外体育活动形式,更凸显了幼儿在运动中的主体性,提升了幼儿对各种体育技能全方位的掌握。
        1.基本动作训练营
        幼儿阶段,基本动作的练习(如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平衡等)是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出现机械训练动作技能的现象,让幼儿在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中享受运动的快乐,尝试设置多元化的基本动作与体能锻炼“工坊”,如平衡工坊、攀爬工坊、匍匐工坊、跑跳工坊、追逐工坊、投掷工坊、钻爬工坊、力量工坊、跨跳工坊等。
        2.多功能流动营
        投放操作性强、可以多变的材料。幼儿在“流动营”中可自主选择材料、自主组合和运用材料,自主结伴,探索各种玩法。
       (1)大、小型器械工坊
        “大型工坊”指那些安装有现成的大型户外玩具的运动场地,还有幼儿自主合作搭建的面积较大、功能较多的运动场地。“小型工坊”指幼儿运用数量较少或体积较小并易于组合的材料自主搭建的“工坊”,适于幼儿个别活动或人数较少的小组合作活动。
       (2)流动工坊
        “流动工坊”尝试满足幼儿走、跑等活动需要的运动“工坊”,比如搬运物品、骑车开车等“工坊”。这类“工坊”通常设置在操场四周的空地或跑道上,来满足幼儿跑、跳、拉、推等运动需要,让幼儿在相应的运动中获得动作和体能发展。
        3.军人游戏体验营
        军人是很多小朋友崇拜的对象,军事游戏是他们感兴趣,并喜爱的游戏之一。以“军人”游戏作为铺垫,体验解放军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以及强大的体力耐力支持下完成游戏任务。
        4.主题游戏浸润营
        游戏设置过程中注重与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相整合,尝试让户外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从主题情境、活动材料、活动形式三方面寻找与之契合的点,开展相对应的“情境游戏”项目。如:中班“我在马路边”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热闹的马路”,教师在户外“车类区”中开展。利用了车类区中现成的各种类型的车辆,有独轮车、扭扭车、三轮车、人力车、自行车、滑板车、小汽车等。在熟悉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后,孩子们在户外利用PVC管、万能工匠材料搭建道路。几天后,孩子兴趣稍有减退时,再投放“加油站”、“红绿灯”等材料,孩子们又提高了积极性。接着再投放纸盒、油桶让孩子们运送快递。随着主题的开展,游戏情境层层递进,使孩子们对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二、创新模式,让幼儿爱上运动
        (一)游戏化体育活动的组织
        1.生活化的体育运动的组织。
        在日常的生活环节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不同情境方式的设置,扛、抬、拖等不同的动作练习,把劳动置身于幼儿的游戏中,积极思考、积极锻炼,充分感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魅力。例如:在进行大班体育锻炼爬高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桌子椅子,可根据幼儿的能力让幼儿一起进行器材的搬运。在器材的搬运中,引导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2.情境化的体育活动的设计。
        趣味性的情境教学导入,有利于增进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深受幼儿的喜爱。如“小白兔”、“小青蛙”、“小袋鼠”作为游戏角色,设置一定的情境,会使体育游戏变得更妙趣横生。例如:小班的幼儿在进行双脚跳跃练习中,教师可扮演兔妈妈的角色,给宝贝们带上小白兔的头饰,告诉孩子去拿着箩筐去采蘑菇。角色化的游戏,能带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二)运动竞技月的有效开展
        1.亲子运动游戏的开展。
        亲子游戏能够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密切亲子情感联系,亲子游戏的开展,父母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儿童对游戏方式的情绪与体力反应,对儿童语言的发展有很大帮助,有助于亲子间安全依恋的形成,更有助于儿童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例如:在运动周活动中,可开展“两人三足的游戏”,把爸爸(妈妈)的脚和宝贝的脚相互捆绑,进行走路,培养爸爸妈妈和宝贝们的默契。开展“接垫子”的游戏,宝贝给妈妈铺路,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和爸妈的默契。
        2.幼儿趣味竞技体育的开展。
        在体育运动月中,根据幼儿的年龄开展相应的技能比赛,可包括个人竞技和团体竞技。以提高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例如:运动周中,小班幼儿可开展“叠叠乐”的游戏;中班幼儿开展“接珍珠”的游戏;大班幼儿开展“纸飞机”的游戏。在每个单项中取年段的前10名,分发奖状,激起幼儿的竞争意识。
        3.教师体育运动的开展。
        运动月中,让教师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比赛。一来增强了教师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激发了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组织的能力。二来给幼儿起到了带头模范的作用例如:在运动竞技周中,开展教师跳短绳的比赛。请体育教师做裁判,让大班幼儿帮助教师数短绳的个数,以此激发教师的个人荣誉感。通过师生合作,激发师生的运动积极性。
        三、器材的一物多玩的开发
         (一)“一物多玩”激发幼儿主体积极性。
        活动器材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维持幼儿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上让活动器具来吸引幼儿呢?教师在日常观察发现:那些对单一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中有一些为了打发在他们看来是无聊的时间的时候,幼儿会利用手上的器具创新出一些自己喜欢的玩法。教师及时抓住契机,结合幼儿的创新,师生共创出单一器具的多种玩法例如:皮球常用的方法就是拍球,教师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想出一物多玩,幼儿想出了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赶球(赶小猪)、运球,还有的幼儿想出了抛接球、投球……在“智慧树”节目启发下,幼儿还想出了两人或多人合作运球的玩法。
         (二)“一物多玩”满足了幼儿的运动需求。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主要有基本动作练习,主要有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投掷等。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对于锻炼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正确姿势非常重要。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他们的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例如:高跷的活动发展了平衡走的能力。针对大班幼儿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教师就利用幼儿园的大环境鼓励幼儿尝试踩高跷走斜坡、踩高跷跳格子及踩高跷跨越障碍物等。这样又发展了幼儿平衡、向前跳跃和跨越的技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