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声军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7月下   作者:李声军
[导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非常关键,属于重点学科之一。而在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

广东省廉江市石岭镇中心小学  李声军  518108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非常关键,属于重点学科之一。而在语文教学时,阅读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解决,则必然限制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制定实施推进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策略,促使预期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策略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沿用
        现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还在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板书说教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是对学生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讲解,并对文章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极为枯燥,也很难激发出小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反而会导致学生对阅读教学产生反感,进而降低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另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会让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相关阅读方式进行记忆,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阅读教学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1.2 阅读教学延伸缺乏科学性
        新课改中的内容强调,教育者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还要做好课内知识的延伸工作,通过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够保持较高的活跃性,借此锻炼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过,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拓展延伸课内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且也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延伸,但是其延伸内容却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以至于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吃不饱”或者是“不消化”等问题,增加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负担,也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丰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素材
        以往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受教学时间与教育技术和学校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实际能够进行阅读学习的素材非常有限。 实际上,教师要想高效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阅读素材是教学的基础所在,只有不断丰富阅读素材,才能满足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需求。 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存在非常多的具有阅读价值的素材,通过学习生活中的阅读素材,在写作时也能更加高效的应用。 所以,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技术的作用,从生活中收集积累各类阅读学习的素材, 在阅读课堂教学时引入一些课外素材。 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促使学生眼界更加开阔, 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和理解能力。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其发挥着阅读知识和传授与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在学生阅读时,发挥指导作用,促使学生更好阅读。



        比如,教师在开展《海上日出》一课的阅读教学时,可以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需要,对阅读思路进行创新,并且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就该篇课文的内容来看,主要是按照日出前和日出时以及日出后这一主线, 对晴朗天气与有云时还是日出的不同景象进行了描绘,将“日出”奇观呈现给读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光明的情感。 在实际开展该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作用,将该篇课文中所描述的一些美景与事物为学生呈现出来。 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好奇心进行有效的调动,而且能够更加快速的集中学生的阅读学习注意力,同时较好的满足学生对于课文所描写美景的好奇心。
        2.2 引导自主阅读以提升综合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自主阅读不仅是学生自发主动地去阅读,它还涵盖阅读模式的整体变迁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自主阅读已经从单纯的文字阅读到读与分析相结合,再到读与写相结合的模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基础的文字阅读着手,加入分析总结提炼,随着阅读分析的积累,再拓展为读写结合,从模式上提升综合阅读能力。以《海滨小城》为例,文章透过蓝天、军舰、海鸥、云朵、沙滩等景物展现了海滨城市的美丽景色,表现了极强的景物描写手法,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深刻感受到海滨城市的祥和与美丽。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首先组织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多频次阅读,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而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优美,哪些词能够衬托出美景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将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吸收,继而能够结合文章自主创作美景习作,将读与写相结合,综合提升阅读能力。
        2.3 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将实际的关注点放在了文章当中,而忽视了文章所营造的精神世界。小学生之所以会觉得阅读十分枯燥与乏味,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且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教学时,一定要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所具有的活力与生命力。教师一定要根据内容与情感的不同,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要充分地吸引小学生,营造出一种较为和谐、愉快的阅读学习氛围。
        比如在进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文讲解前给学生看一些有关桂林山水的实景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为文章的学习做好一定的铺垫。这样教师在进行文章的讲解时,小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想要描述的情境和想要传达的情感。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极为有利。而小学教师若想将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就需要对阅读教学现状予以全面地了解,对于其中的问题要予以正确认识,并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具体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促使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极大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彩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天津教育,2021(08):184-185+188.
[2]段红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10):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