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组合作教学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1年3期   作者:吴大永
[导读] 【摘 要】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小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刷新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教学
        吴大永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城西小学校   四川 资阳   641500)  
      【摘 要】 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小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还能拓展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刷新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组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10-01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校都在实施一些课程教学改革政策,分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让班级内形成轻松快乐、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类型
  1.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合作讨论
  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練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好基础。
  3.以批判思维为基础,分组合作评价
  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
        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2.合理分组,善于引导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里的人数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易过少,以4到6人为宜,因为人数太少的话,不能提现小组合作的优势,人数过多的话每个人可发挥的余地也会减小;每组中的成员既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因为男女的思维不同,一般情况下男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一些,而女生的心思较为缜密一些,这样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和相互学习。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办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讨论和解决中来。并且,参与讨论和研究的必须要是所有层次的学生,不能出现发言的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参与感很低的情况,让所有的学生都要有所得,有所提高。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帮助分析、纠正和补充,小组内每个人都是讲述者和评判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全局,应当不断地巡视指导,调动整个班级的讨论氛围,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引导,调控讨论活动的节奏,让整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3.分组合作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按照学生的记忆曲线,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对当天学过的内容进行记忆。讲练结合是数学学习中的黄金搭档,但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来学生有可能觉得枯燥不能坚持,导致半途而废,影响练习效果;二来一个人的智慧和思路有限,一个人的练习不利于扩展学生的思路,所以针对课后的练习,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不同的组中积极发表意见,听取别人的解题思路,思考解题方法,相互启发和促进,使新旧知识通过不同思想的集中讨论,汇集在讨论的过程中,达到迁移和贯通的目的。
        4.加强师生合作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教与学是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为了达到小组合作教与学的目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以引导、点拨的方式介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讨论,帮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卢婷.巧设任务分组合作——浅谈任务与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
        [2]蔡凯.创新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构建探究的思维平台[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