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平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文中学校 四川 阿坝 615000)
【摘 要】 近几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一类模式学校大体推进河南永威中学校长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具体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时,因各种原因导致教学目标的设置存在人为降低难度、不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征等问题。本篇论文主要分析教师目标设置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关键词】 一类模式 汉语文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1)03-015-02
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行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在上完课后感觉到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究其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清楚,要么是目标过高,要么目标过低,使得有固定模式的教学课堂,出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讨教学目标设置意义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开端。无论按照什么模式上课,教学目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不能解决教学目标,一切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都等于零,至少是事倍功半。我们的汉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和其他学科教学目标很不一样。我们把汉语文的教学大纲和考纲以及MHK的考纲与其他学科的考纲比较,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汉语文教学大纲和考纲十分的概括,不同于数学、物理等考纲或者大纲,本科目没有十分具体的知识点、考试点。
二、汉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汉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语文教学目标一致,缺乏学科特点,不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特征。
最近两年随着阿坝州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所有一类模式学校,无论有条件的还是没有条件的都在大推特推此种教育模式。学校、县上、州上多次组织听课,汇报课、观摩课、公开课,每位老师都上得很精彩,上出了自己的风格。然则,事后分析我们到底是听了一次什么课,是语文课,还是汉语课?总是弄不明白,给人的总体感觉就是一堂语文课,一堂降低难度后的语文课,根本就不能提现第二语言教学特点。
2.教学目标人为拔高和降低,导致考纲目标、教学大纲目标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3.教学目标缺乏整体性、梯度性。
教学目标缺乏统一性、梯度性。这一个问题不光出现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全阿坝州一类模式学校也都存在。在近年来阿坝州举行的全州中小学汉语教师赛课、献课活动中,笔者有幸全程参加,就当时所看的各县教案来说,这些教案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就是教学目标的设置只是依据课文本身,优秀者能兼顾到单元目标,但是能结合一册、一年、三年整体目标者少之又少,可以说没有。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巩固前一课或者为后一课打基础的根本没有,这就导致了课与课之间的脱节,学生也就没有得到学习下一课的梯子。
三、原因分析
(一) 教师对汉语文和语文定位不清
教师对汉语文和语文定位不清,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全州的汉语教师几乎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在汉语基础知识方面都很扎实,但是缺乏汉语教学的理论;国家有对外汉语专业,但是培养的老师都针对的是国外学生而非国内的少数民族学生;州上每年组织培训大都是语文培训而非汉语培训;参观、观摩其它学校的也主要集中在二类模式学校中,几乎没有去过像延边地区这样以汉语教学的学校;关于专门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书籍少之又少,在高中甚至连教学参考书都没有,这些原因导致教师需要的汉语教学理论长期缺乏。
主观上:学校的教师自小都接受普通模式的教育,在教学思想上都已经固化,不自觉就把汉语课上成了语文课,即使想要转变也很难。同时有些教师也不愿意转变,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学好语文,汉语自然也就不在话下,这种想法看似正确,但却有明显问题,他们忽略学情,制定的教学目标几乎都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即使学生努力学了,最后还是收获微薄,久而久之学生出现厌学心理。
(二)教材编写体例和汉语文学科特点
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一般认为汉语教学应该听说在前,读写跟上,这就有别于普通模式对语文的要求听说读写并重。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置重听说浅分析。但是现在看汉语文教材的编写,其借鉴了普通模式语文教材的编写,选取的文章大部分也借鉴了普通模式教材选取的文章,这种编写和文章的选择尽管好处众多,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拿到之后就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我们的重点首先是教会学生听、说,再教会学生从书本、报刊、杂志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把想说的用书面文字正确地写下来,最后才是从文本中获取美的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但是教材编写的思路或者说选取文章编排顺序在笔者看来并不能很好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汉语文的教学大纲或者考纲和MHK的考纲联系看上去似乎不是那么紧密,MHK的考纲对老师们的教学指导意义实在有限,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不知道往哪边走。所以,我们也听到一线教师常说怎么课本和MHK没有什么联系,都不知道如何教了。
(三)教师不熟悉考纲、教学大纲、MHK考纲
由于汉语文章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因此,许多教师忽略了对考纲等内容的学习与研究。造成了教学缺乏目标。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相对于其他学科,汉语文学科的大纲和MHK的考纲近些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尽管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的老师对这些还是不熟悉,除了教研组备有一套考纲、大纲外,其他老师基本上没有考纲和大纲,不能私下专研。这样,即使在教研活动上研究过考纲和大纲,老师们也不能做到对考纲和大纲心中有数。如果说在教研活动上对考纲和大纲的研究流于形式,那么老师们对考纲和大纲的掌握就可想而知。
(四)缺乏整体观和联系思想,教学目标不能整合
由于教师缺乏教材培训,特别是针对汉语教材的专业培训,教师对汉语教材的编写思想、思路不熟悉,不能弄懂教材的整体目标,每一年的目标,更有甚者不能弄懂每一册的目标,还有不能弄懂年与年、册与册、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差异和整体性。这导致教师在每天课上设置的目标模糊笼统、单一重复、没有侧重性。我们常见的汉语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某某字词”、“掌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等。教育教学本来是创造性活动,学习本来是快乐的,但如果每篇文章都这么套,那汉语教学就是固化呆板的,没有创新性,学生也就讨厌学习,疲于学习。此外,教学目标只注重课本,不能联系地区生活实际。阿坝州本来是一个集自然景观、民俗宗教和红色文化等诸多独特资源与一体的地方,如果在教学目标中加以拓展,就能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接地气,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高尚情怀。
四、采取的措施
导致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不能很好的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因是很多的,但归根结底就是两个方面:客观上不了解,主观上不思考。对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面面着手。
(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搭建平台
1.请汉语教材编写专家讲解编写思想、思路,讲解册与册,单元与单元等的联系。让每个老师对自己所教的三年教材有整体认识。
2.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闭门造车终将失败,有关部门应把我们的老师送到与我们类似的好学校参观学习,开拓眼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3.聘请汉语教学有关专家和组织一线汉语教师展开大讨论,探讨到底什么是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有何异同,汉语课堂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课堂。只有把这些弄懂了,教师才能在教学目标上胸有成竹。
4.搭建州内汉语教师交流平台,邀请专家型教师指导讲解。
(二) 教师自身转变思想多专研
1.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大纲,考纲,探讨大纲考纲要求,如何在课本中去落实。
2.细心研究教材,弄懂六本教材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加强集体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3.教师应转变思想,明白教学活动是创造性活动,不能教一届管一辈子。
总之,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实行的过程中,做好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对高中汉语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置好教学目标,会让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更加丰富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