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超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
[摘要]低年段学生有着善于倾诉,乐于表达的特点,也是逻辑性和表达能力培养的最佳年龄。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它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数学语言是数学学科特有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他有着精巧、方便、简明的特性,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它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掌握数学语言系统、学会数学表达和使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低年段;表达能力;数学语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段的目标要求: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可以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完整、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学生的引领者。现阶段在老师和学生的多重努力下,数学表达能力依然有欠缺,而表达能力的欠缺,受影响是多方面的。
1.教师方面
(1)教师不能很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情。在课堂设计中未能考虑问题提问的方式和方法,给学生造成了理解和表达障碍;(2)教师在课堂中的反馈不及时,或过于固化,禁锢了学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教师受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影响过大,一味的为了完成任务,在课堂营造了一言堂的方式,学生们习惯了接受和不思考,不表达自己的意见;(3)教师在反馈中忽略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过于在意答案的唯一性,在不同意见出现时未能及时考虑学生的课堂感受和体会,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4)课堂表达情境不够,过于死板,没能给学生方面创造出语言表达的机会;(5)教师自身的不严谨,在正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能给学生做到很好的示范,让学生在表达时可以没有参照模仿。
2.学生方面。
(1)主动交流能力不强,畏惧老师的权威,在长期的被动式接受的课堂模式下习惯了教师的“填鸭式”学习,没有主动表达意见和诉说思路的想法;(2)学生主动阅读意识不强,阅读积累不够,直接导致学生说不出来。简单来说,就是老师布置一篇预习或者观察,让孩子们课后自己去读去看,然后把感受、想法、启发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结果往往没有孩子愿意主动来说;(3)孩子们除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不想说,课后学生之间不会主动交流,更不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4)性格偏内向,不愿说。由于我校很多孩子都是新城市儿童(随父母刚到城市不久,以前跟爷爷奶奶在农村或者城镇生活),这种隔代教育让孩子根本就不愿意和爷爷奶奶交流。所以当孩子站起来面对众人时,由于性格原因,一是直接什么都不说,二是在老师强烈要求下感到紧张畏惧,导致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5)再次,学生在课堂的挫败体验也会增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课堂情境下,学生的口语表达会成为众人极为关注的对象,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上受挫败压力的影响,即“当众出丑”的心理压力,也会造成学生想说而不敢说。
二、培养的几种途径
1.鼓励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是学习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但是,教师不要过于局限的认为数学书过于简单,忽略读和积累。在指导材料时,可以安排如:数学童话、数学报、数学家的故事等故事书或者报刊类。让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别人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和空间上去了解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2.创设情境,带动表达
小学生有很高的崇师性,他们有很强烈的好奇心,饱满的探知欲,同时自制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极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他们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非常专注。这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多注意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设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们可以考虑用在教学过程中,与神话和童话结合一起来,这样,学生们愿意参与了,表达的意愿也就浓了。
3.发挥示范,正确引导
教师做好示范和引领的角色,为学生做好语言完整性和缜密性表达的示范,给学生一个参考和模仿对象,让学生有样可学。教师完整的,正确的、规范语言表达就是在给学生做示范,不再单单是给老师“接话”。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多种多样的符合教学能容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孩子都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将学习结果的重要性过渡到过程的体验。
4 .开展活动,创设机会
很多低年段学生胆子比较小,不敢表现、不愿表现。这些孩子如果只是按照一般的教师主导的课堂上学习新的知识,那么,这些孩子也就没有机会去思考、去表达自己对新知识的认知,那么他们的学习都是表面的,不能做好举一反三。同时,在课堂中鼓励孩子放开说,不要害怕。教师不要再将目标再单纯的聚焦在正确的答案上,那些错误的答案反而更有价值,它们体现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在出现错误答案时,教师适当引导,或者让别的学生继续补充,将会给那些给出错误答案的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们都能说得完整和规范,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敢说,会说。
5.正向评价,保护自尊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旧知识和新知识不断碰撞产生学生自己新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表达一定是不完善、不完整的,如果教师们太过于严苛,往往会打击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进而使失去大声流利表达的机会和欲望。新课标指出:评价应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的表现。当出现非教师预期结果,不要太过于拘泥于陈旧的规矩,要尊重学生的结果,正向引导,积极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勇敢和积极思考,给予学生课堂的良好参与感和良好的课堂体验感。
6.终身学习,时刻反思
我们常说: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取得自己需要的那一杯。一个不读书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同时,一个不知道总结反思的教师也是一个不会进步的教师。教师们应该经常反思总结,时常剖析自己的教学得失。提升专业知识,跟时代的潮流,给自己的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体系。工作之余,不忘记研修师德文件,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样,课堂永远不是一个人的,更不是一个教师自己的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优秀的地方,教师们也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因此,数学语言的表达训练,不是一蹴而就。不是某些老师那样几节课就能达到的目标,它需要所有教师深耕教材,正向示范,为学生做好引领。我们教师需要坚持努力,带领学生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训练,才能让数学语言的表达能有一个良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82
[2]郑世祥,张玉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性培养[J]. 新课程(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