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导向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凌小冰
[导读]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实施课堂改革为切入点
        凌小冰
        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实施课堂改革为切入点,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专业教学改革中,以工作过程导向,通过对岗位能力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对接,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从而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导向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是:典型工作实例--学生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实施并修改--师生共同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拓展知识学习,并提升可持续能力。将工作项目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并确定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和评价表,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合作丰富和创新工作过程导向校本教材。
        一、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一)确定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在实施教学时按照“教、学、做”三个环节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根据学习领域中的工作项目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例如:美术绘画专业的《产品展示设计》课,将企业对产品展示设计的工作项目要求,转化成为相应可实施的教学项目,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践教学: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项目清晰的任务说明,有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将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在起进行教学设计;确定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活动的直接关系过程标准;组织学生独立制度计划并实施设计过程;学生设计成果要具体并能展示;在项目过程中学生能克服和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解决问题;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作评价表,在学习结束时共同对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进行评价。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摒弃教师为主体和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讲学与实例经验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过程的同时,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引导学生思考、认知和感受,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知识、技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项目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因此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为学习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全过程,动手创造实践活动,注重项目完成过程的操作流程与标准,具有主动性;工作过程导向的因为涉及到工作过程方方面面,如信息收集、计划制定、组织决策、实施计划等,学生在学习过程处理问题,进行过程检查,要求学生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解决问题,对工作成果进行展示或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特别是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都能锻炼和提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内专业课堂教学,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参与实践讨论,勤于动手操作;在课堂外师生交流丰富,善于观察与专业有关的实践过程等,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是“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一直以来,职校的大部份学生因义务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甚至还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职业学校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新了方法,教师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项目和工作操作标准和流程来导入教学全过程,学习的重点不再象以前教师单纯讲解课本理论知识,而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都能得不到不同程度的技术技能提升。
        二、教学创新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改变
        主动学习并了解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教学方法的内涵,了解教学方法特点和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老师在“做中教”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是工作过程导向的主要教学模式,任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善于专业学习,勤于企业实践,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为此,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跟岗学习实践,加强专业知识的提升和技能实践犹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改变
主动创新改革实践并形成实践成果。重视现代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材,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呈现方式,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点,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案集(含教学课例)和课件集(含教学微课和课件),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创新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建与工作过程导向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的“做中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做中教”。
        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要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实践工位或岗位,要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如果实训过程中采用模拟仿真实训,也要和真实的实践实训一样,在实践训练全过程中,要融入行业和企业标准,规范技术操作流程,落实“7S”即“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行为建设和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敬业精神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随着社会生活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越来越高,职校必须要提高对人才培养的水平。,基于实训基地良好教学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建设,创建实训和与企业的互动专业教学环境,支持专业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通过创新专业教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随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标准而改变,更能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3-13255-2
        [2]杨述燕.积极教学法与职教理念相融的可行性分析及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