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措施与激励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耿 蕾
[导读] 高校的师资力量是彰显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表征
        耿 蕾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会计系
        摘要:高校的师资力量是彰显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重要表征,近几年民办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存在两个矛盾现象,一是难以招到优秀的教师,即便是招聘到优秀的教师也难以稳定,师资流动性较强;二是相对公办高职院校来讲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部分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薄弱,长期处于一种低水平的教学状态,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提升缓慢。本文针对这存在的两种矛盾现象从激励角度出发以期能够提出建议方案。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目前安徽省民办高职院校30余所,各大院校的招生竞争也日趋激烈。在维持民办高校运营及同时提高办学质量,争创高职院校的知名度的同时,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决定民办高校未来发展空间。师资力量对任何民办高校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民办高职院校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其工资待遇相对公办院校来说相差较大,因此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往往倾向于应聘公办院校的教师岗位,而民办高职的师资队伍则更多是来自应届毕业生、退休教授。因此如何提升民办高职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值得研究探讨。
一、安徽省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特点
        (1)教师专业特点
        安徽省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主要由中青年教师、退休教授组成,其中中青年教师主要是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是从企业转行的本科生和从其他民办高职跳槽的教师。应届硕士毕业生大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入职后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工作;企业转行的本科生同样也是非师范生较多,但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入职后可以带动学生从事实训教学工作;而其他由民办高职跳槽的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青年教师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为此如何更好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能力应包括所教学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育能力。特别是民办大专类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培养学生具备执业的实践能力,提升高尚的品德和较高的综合素养,青年教师往往由于所学专业及过去学习、工作的限制,更注重专业能力的教学,而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及如何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往比较薄弱。
        (三)具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可塑性强
        青年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热情,较强的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希望能在单位得到领导、同事的的认可与尊重。工作时积极性较高,与人相处相对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但由于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假如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和激励,难免会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等失落的情形。
        (四)面临经济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青年教师面临的人生大事买房、结婚、生子等均与经济相关联。青年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收入与资历、科研项目多少成正比。青年教师资历浅、职称低,很难申请到大的科研项目,导致待遇较低。近年来,由于控制高校的职称比例,青年教师晋升较难,造成青年老师经济压力大的主要原因。
二、激励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措施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流动性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状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加强外部激励鼓励青年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对于培养适应高校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教师岗前培训
        前培训应具有针对性,针对有专业实践经历而无教学经历的新教师,应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针对有教学经历无专业实践经历的青年教师,则可以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在、寒假参与企业实践;针对即无教学经历也无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两手一起抓,并且在日后的教学管理中加强对这部分新人职的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
        (二)注重教师的知识更新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为此可通过预测产业结构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及拓宽专业领域的培训提供支持,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新业务、新技能的培训学习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部分专业教师跨学科、跨专业进修,掌握两个以上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整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校企合作,加快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通过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是以提高教师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在现场顶岗实践,熟练地掌握专业领域的新业务新技能,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三、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自我激励
        加强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建设关键在于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自我激励,只有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意识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一)树立楷模榜样效应
        民办高职院校可通过加大表彰先进优秀教师,加大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件,树立青年教师的楷模榜样效应。要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还引进一批师德高尚、正已修身、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领导干部队伍,作为青年教师表率和典范。
        (二)倡导教学学术,加强教学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被认可的三项重要职能分别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最主要的形式,将教学研究纳入教师评价和奖励体制,并且置于重要位置。通过设立教学奖励、建立教学指导中心、改进职称评定标准等方式,支持青年教师的教学学术研究。以此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敏,唐闻捷,王贤川.基于“互联网+”构建新型互动混合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3):47-52.
[2]党建宁,杨晓宏.互联网思维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价值观瞻与设计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08-114.
[3]包萍,刘运节.融合智慧教育理念的智慧课堂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2018(07):139-140.
[4]马健云,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现状及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吴蓉蓉,浅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何提升教学能力[J].理论观察, 2018(12).
[6]邓晓倩,广西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广西P职业学院的个案为例[D]广西大学,2019.
[7]芦娟.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时代农机,2018(09).
[8]刘爱坤.精心打造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05)
[9]邓伶俐.教师职业能力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时代金融,2018(06)

耿 蕾[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