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季璇
浙江省杭州银湖实验小学(浙江 杭州)311422
摘要:音乐课堂非常注重韵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韵律、节奏的把握十分重要,这是基础阶段。本文对此展开探索,以小学音乐课堂为例,研究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希望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把握;培养策略
音乐课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会欣赏生活、感悟生活,增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追求,而节奏教学则是音乐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生是否能够更好的掌握节奏也决定了他们音乐课程学习的效果。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的现状
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制约因素依然存在,从而制约了小学生节奏感的提升。例如,很多音乐老师对于节奏培养并不重视,教学生唱歌、教学生演唱技巧等十分普遍,这种教学模式表面化比较严重,无法真正的让小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学习中的精髓,缺乏了节奏感的培养,学生就不能更好的举一反三,对于同类型歌曲进行演唱。同时,内容选择不科学,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很多素材可以助力他们节奏感的提升,但是小学音乐老师并不能结合小学生实际来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了不匹配小学生学习状态或者内容过于难、过于简单的状况,不利于节奏感的培养。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节奏培养的策略
当前的音乐歌曲繁杂多元,如果想要在课堂上教会孩子们唱歌,那么可以说是力量微笑,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如何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节奏,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引导他们更好的自主学习,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下面则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节奏培养的策略。
1.导入环节创新,注重兴趣开发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对于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影响力都比较高,因而老师要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更好的进入一节课。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老师应当在节奏培养过程中更加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他们感兴趣而且直观的方式开场,本文认为可以利用音频、视频、故事等形式进行导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人音版二年级《小蜜蜂》教学为例,面对这样的章节可以通过一些民间歌谣进行导入,例如”公鸡啄蜜蜂“,通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民间歌谣,让学生打着节拍去朗读,让他们去试想一群小蜜蜂的情景,从而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蜜蜂处于春天的场景,引导孩子们身临其境,利用丰富的情感来感受在演唱歌曲中节奏的重要性,结合歌谣和本节课的相通性来联想节奏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起到的效果。
2.融入听读训练,培养节奏感
小学老师除了从认知上提升节奏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融入一些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本文认为可以融入听读训练,这样可以更好的让他们感知节奏,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自我的节奏。例如,每节课开始之前设置一个“节奏体验5分钟”的听读训练,例如,一首歌词、一首歌谣、一手童瑶、一些语言片段等,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题材阅读中进行节奏的融入,根据自身的节奏感去改变和演唱,从而自主掌握节奏,感受节奏的重要性。
以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的《公鸡叫咯咯》为例,老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对本首歌曲的歌词进行朗读,让他们跟着多媒体播放的音律去朗读,再此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节奏的带入,引导学生跟着去掉节奏进行朗读,然后结合演唱来感受节奏的魅力。每一句歌词不论是朗读还是演唱都会有不同的韵味,但是融入了节奏可能情感会表现的更为强烈,老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去感受朗读和演唱中节奏的区别,从朗读到赏析,从赏析到节奏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节奏素养。
3.巧妙用游戏,提升节奏认知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依然是比较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因而在节奏培养过程中也要重视游戏的引入,通过音乐游戏的融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爱,将节奏感知的培养在音乐游戏中展开。这种游戏教学的方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效果显著。例如,可以引入一些游戏APP,让孩子们跟着APP模式进行互动,开展游戏,“懒懒熊节拍懒懒地音乐”就是一款当下比较流行而且适合小学生的游戏类型,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懒懒熊进行节奏训练。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节奏小音乐,围绕着跳房子、拍拍手等构建校本游戏,让小学生在更加适合的游戏中提升个人的节奏素养。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节奏培养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索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培养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几点完善策略,希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培养融入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慧艺.创设音乐游戏,把握音乐节奏——在音乐游戏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21):42.
[2] 李明珠.巧设节奏游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探究[J].成才之路,2018(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