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丰泽园小学 454000
摘要:“随手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新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大多有“随手画”的表达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这种行为习惯展开教学调度,给学生提供更多“随手画”的空间,并给予学生一些“随手画”的教学指导,以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
关键词:“随手画”;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策略;
学生一般对绘画都比较感兴趣,喜欢乱涂乱画,树枝、铅笔都可能成为他们画画的工具,这种“随手画”虽然绘画手法看上去很稚嫩,但却能充分表达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多开展课堂“随手画”教学,相信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会非常有帮助。对于“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文对此进行了着重探讨。
一、“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陶冶学生性格
在“随手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现对周围美好事物的所思所想,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平时不愿与老师、同学过多交流,喜欢通过绘画的方式把想法表达出来,而“随手画”也能促进学生大胆表达,对他们性格的陶冶和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老师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共同语言,性格也会变得更加活泼开朗。而对于一些太过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随手画”也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平时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的同学,在“随手画”创作中却能始终全神贯注,这对学生集中力和耐心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培养学生情感
学生情感的表达往往会很直观地体现在绘画中,比如通过干净利索的笔触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用杂乱的线条描绘不喜欢的事物,用美和丑来分别展现出自己的喜好,这些都是学生对于自己世界观的表现。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下册《寻找美的踪迹》课程学习时,教师安排学生针对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进行绘画创作,有的同学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辆公交车上,有一位同学为老人让座。因此,画中这名同学的形象是很美的,这就是同学寻找到的美的踪迹,然而在公交车上还有一位同学,却被画得很丑,是因为这位同学没有给老人让座,在学生心目中,这位同学的形象是丑陋的,侧面反映出学生心中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对学生有很好的鞭策作用。
二、通过“随手画”提高学生的美术思维和想象力
(一)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随手画”都是对脑海中认知事物的直观表达,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随手画”能力,首先就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或者帮父母做家务,亲身体验生活的美好,通过这些途径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和经验,为“随手画”创作奠定基础。
(二)利用童话故事引发学生的想象
学生都喜欢听各种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情节往往能把他们带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通过“随手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传递的美好事物,使人心情愉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大有益处。
三、“随手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观察能力
“随手画”的前提是要对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中找出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绘画创作,对事物进行差异化表达。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同时还能收集到不少绘画素材。“随手画”是培养学会手、眼等全方面协调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实际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自由的“随手画”空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用鼓励的话语燃起学生的绘画热情,让学生学会通过“随手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想要在观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先明确观察对象和要求,选择更符合该阶段学生兴趣的观察地点或者事物,让学生愿意自发去观察和感悟。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观察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对比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等,以此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
四、通过“随手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学生好动,喜欢涂涂画画,在缤纷的色彩中找寻快乐,绘画有助于学生思维活跃度的锻炼,且在画画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在其他科目学习中没有的持久性,对学生专注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开展“随手画”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操作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去探索更多未知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愉快地创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避免过多干涉学生思维发散。“随手画”既符合学生爱玩爱想象的天性,又能达到很好的美术教学效果,于教师于学生都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提高绘画热情
“随手画”的创作不应只注重结果,还应重视创作过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是以怎样的心境进行绘画的,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创作。比如,用嘴吹树叶,通过不同力度来近距离观察和感受树叶不同的飘落状态,既有趣又有意义,在亲身体验中调动绘画热情。此外,学生的每一幅“随手画”作品,教师都应该保存好,每隔一段时间可以把这些作品拿出来和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学生的成长历程,并让学生对自己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比较,体会进步的成就感,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更有信心进行“随手画”创作。
(三)多途径启发学生绘画创作,理性引导
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和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随手画”创作,艺术都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术元素。比如,通过音乐的快慢对线条进行处理,通过音乐曲调的变换,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线条对脑海中产生的画面进行描绘。此外,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情境导入,让学生利用“随手画”把故事情节表达出来,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表达和绘画能力。
综上所述,“随手画”更符合学生的创作兴趣,对学生情感的表达以及个性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小学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随手画”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情感引导,给予学生更多创作自由,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运用在美术创作中,促使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梅.“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才智,2019(36):43.
[2]高敏.“随手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探索[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