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6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5期   作者:廖伟
[导读] 体育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顽强毅力,
        廖伟
        湖南省耒阳市第九中学
        摘要:体育是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顽强毅力,培养优秀品格的重要课程。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心思敏感叛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消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对体育课程教学产生阻碍。而积极心理暗示具有正向指导作用,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调整心态,对于初中体育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分别阐述了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初中;体育;积极心理暗示
        引言:初中学生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加上学习任务繁重、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容易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体育是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培养顽强意志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心态,提高自信心是教师首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引入积极心理暗示辅助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心理暗示概述
        人在外界环境、情感、观念等因素的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心理暗示,一般的心理暗示会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其中积极心理暗示就是积极的、乐观的、健康的心理活动,通过积极心理暗示可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完善自身行为,具有明显的正向指引作用[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积极心理暗示逐渐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构建了教师与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心理暗示
        语言是一种直观的心理暗示方法,通过恰当的语言可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言行举止发挥指导作用,促使学生提升自身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在语言的运用上保证适宜性,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把握简洁明了、铿锵有力、积极向上的原则,给予学生如沐春风的感受,充分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语言暗示可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既可利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准确提炼出运动方法与技巧,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与形;也可应用于课堂评价过程,利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肯定与鼓励,使其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与自信心,在直接的语言激励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二)利用优秀的榜样进行心理暗示
        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利用优秀的榜样进行积极心里暗示是一种有效途径。教师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直接引导者,所以教师就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须规范自身言行举止,落实以身作则的要求,在理论讲解上细致、认真,在动作的示范上标准、规范,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形象,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由学生自主确定一个学习榜样,可以是身边的亲友、同学或者优秀的运动员,通过榜样暗示的方法,促使学生汲取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获取正确的体育运动技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发挥带头作用。
        (三)利用适宜的环境进行心理暗示
        体育教学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一些运动项目必须在特定的环境或器材辅助下开展,所以利用适宜的环境进行积极心理暗示,可实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教师利用环境暗示时,在环境的设计上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内容科学设计,通过对场地、器材、标识、课堂氛围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特定环境之中,接受环境中的积极心理暗示,促进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3]。例如,短跑运动教学中,教师组织比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一部分学生参与比赛,其他学生充当啦啦队,为比赛的学生加油打气,营造出热烈的比赛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参赛学生的获得极大的鼓舞,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调动,一鼓作气的完成比赛过程,从中感知体育运动的竞技性,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完全体现。
        (四)利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心理暗示
        初中生的心思敏感细腻,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利用积极的情绪也可完成积极心理暗示。教师应注意对自身情绪的控制,不可过于放松,也不可过于严厉,把握合适的“度”,既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又能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关心、尊重学生,正确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降低他们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对体育课程的畏难心理,在循序渐进的暗示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教师应避免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入教学活动中,防止对学生产生不良诱导,保证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暗示本身具有极强的优越性,将其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的内在需求与学习规律,能够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指引作用,从而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运动技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优秀品格的培养效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志辉.简析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12):0039-0039.
[2]张奎兵.简析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体育,2019(22):0100-0101.
[3]余明敏.探究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7):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