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浩
山东省滨州渤海中学北校区 256600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那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激发、兴趣
《课程标准》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定义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中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而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为了目前我们最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通过亲自体验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锻炼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果有兴趣,又具有良好的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多组织教学比赛,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及时指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是打好篮球的基本保证,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选择恰当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学生所喜爱的运动,尤其是刺激性比较大的体育项目,通常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应鼓励学生自觉地去模仿练习。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更新和选择相应的教材内容是行之有效的。
选择教材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运动基础、知识水平、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有助于他们生活实践的知识、技能引进体育课,特别是要把经过大多数学生努力可以掌握的教材内容充实进体育课,把诸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对抗性项目等,能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教材引入课堂。
教师可以把这些教学内容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重新组合,再对学生加以精心指导,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要兴趣化,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体育活动课的选择性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五、改变评价方式,重视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评价,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只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却忽视学生学习过程,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成绩好了,对学生进行赞美和表扬,成绩不好,则进行批评和责备。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评价方式,把体育课程的评价标准向学生的运动体验、探究、学习过程进行转移。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这说明,我们不仅要转变评价方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赞美性质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愉悦感,比如,我们在学生成功完成了一个体育动作之后,对他们说:“动作真标准,已经超越老师了。”“不错,比上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来,大家鼓鼓掌。”对于那些动作欠缺完美的同学,也不要急于批评和责备,而是以平常心来对待,做到循循善诱,寓情于教。这样就会使原本有可能对体育课丧失信心的学生重拾信心,强化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快乐。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工作,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将是当代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而培养学生喜爱体育的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兴启;;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2 陈常科;;和谐发展观与高中体育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5期
3 王扬;;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葛峰;;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才智;2009年03期
5 梁耀元;;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J];体育师友;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