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黑河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是实现高等院校美育的主要载体,美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维度,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融合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对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进而以影视音乐作品赏析为例,讨论课程思政背景下影视音乐作品赏析在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思政教育;美育
高等院校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了解艺术的平台,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学习,拓展艺术知识、提升艺术感悟力和审美能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大学生在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中,能够收获艺术的审美认知体验。同时,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能够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使大学生在文化艺术作品的赏析、读解和艺术实践过程中,提升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高等院校开设的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当中,涉及影视音乐作品赏析的课程有很多。部分高校开设有专门的影视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还有一些音乐类、影视类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中会涉及对影视音乐作品的赏析和读解。因此,在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影视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案例,有效地将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人文素养。
1.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使得青年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海量的艺术作品,大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网络获得艺术知识,也能够在网上发布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评价,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甚至借助网络发布和宣传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在信息传播和接收变得更为便捷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做出适时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全民皆可参与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在网上创作和发布艺术作品。对于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网生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表达欲望,也善于利用网络发表言论、发布自己创作的作品。如果没有较好的艺术判断力,没有明确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导向的艺术作品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艺术评论,有的跟风效仿,拍摄和传播价值取向扭曲的艺术作品,这些行为对大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在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2.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审美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且有效地融合。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教学属于艺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审美教育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的特点。
这也使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可以有效融合思政元素,助推隐性思政教育的开展。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殊效果,其手段隐蔽,可适范围广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积极影响。”隐性思政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以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的引导。而隐性思政教育实现的一个很好途径,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讲解和分析,进而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获得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双重收获。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授课对象多为艺术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因此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多以艺术作品的鉴赏为主。大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充分感知和体会艺术以情动人的魅力。大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艺术作品强烈的感染性,自觉地接受作品传达的思想,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具备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完成美育和思政教育的能力。
3.影视音乐作品赏析在公共艺术教学中的教学价值与应用
当前多数高校在开足开齐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等八门限定选修课的基础上,又开设了艺术作品赏析、艺术史论和批评、艺术实践类等课程。例如,一些院校开设了影视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也有一些院校在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等课程中涉及了部分影视音乐作品赏析的内容。无论是将影视音乐作品赏析作为独立的课程,还是将之作为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等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音乐赏析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均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影视音乐作品赏析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视音乐既有音乐艺术的属性,同时又属于影视艺术的组成部分,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进行音乐赏析,又可以将之作为视听语言的重要构成进行影视艺术分析。在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等课程中,影视音乐均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
第二,影视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依靠单纯听觉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还能够结合影像视频的观看来理解歌曲的内涵,使学生对艺术作品思想情感的把握更加深刻。
第三,除了对影视音乐作品进行赏析以外,使用影视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还能够有效开展艺术实践。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多以鉴赏为主,艺术实践仍处于薄弱环节,多数学生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缺少艺术表现力和艺术积累。例如,戏剧表演、影视拍摄均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学生在完成此类课程的艺术实践内容时存在着困难。
4.结论
总体来说,加强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通过教师教学过程深挖艺术作品的思政品质,向大学生传导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推动学生在公共艺术课堂上,感受和理解艺术之美的同时,不断形塑和明确正向价值观念,让广大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艺术美育与思政教育的熏陶中生根发芽,借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全面提升学
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静.高师钢琴教学中对中国作品的选取与教学实践研究[J].音乐生活,2020(11):81-82.
[2]梅静.新疆艺术学院舞蹈专业音乐类课程设置及内容改革的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15(02):117-122.
项目来源:2020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项目
项目编号:XJGY202026
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跻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