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静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任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背景下,山东协和学院已逐步形成基础知识普及、专业课程融入、实践技能提升的梯度型、交错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该文以山东协和学院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探索为例,旨在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创新意识,锻造创业精神,释放创造动能。
关键词:双创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创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发展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
1 双创教育课程建设
哈佛商学院、MIT、宾州大学等著名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纷纷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 据有关资料介绍,全美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目前已超过1000 所,对比国内创新创业 教育具有起步较发展缓慢等问题。
1.1 讲授式
创业知识是创业素质的基础, 良好的创业素质离不开宽阔深厚的知识。在该校的创业基础课上,教师们大多采用讲授法阐述概念、原理、规则性的基础知识,这种传递较大信息量的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 内对于创业的相关规律性内容有了直接、清晰、富含逻辑性的了解。
1.2 案例教学
教师们紧密结合当下实时热门与市场行情,选取切合实际的案例进行更深入的讲解, 引导学生对于案例从所授知识点角度切入分析、总结,包括创业认知、 机会、过程、管理、风险等要素,以便加深学生对于讲授 内容的理解。 教师们一再鼓励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培 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做有尊严、有担当、有竞争力的创 新型的创业人才。
1.3 方案展示
为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 加强学生与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 感, 教师们在授课时设计了方案展示的环节。 在此环 节,学生可以分享个人的读书笔记、商业画布、介绍团 队的创业项目、创业计划等内容。
1.4 翻转课堂
在创业基础课上,授课教师从课程伊始就鼓励学生分组,组建创业团队、运营创业“公司”,通过课程学习,给学生创造一个基于问题导向的模拟的商业环境, 从角色扮演中体会、学习创业各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师也多采用课前提出主题、课上讨论、课堂分享等方 式进行翻转课堂模式学习。 此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分析的主题或为实际案例、或为自主创业项目。 教师则负责主题设定、 课堂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团队协作, 归纳总结讲授的内涵和规律, 并在此过程中分析指出 学生们在原认知上的错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馈、进 而完善解决方案。
2 双创教育课程探索实践
2.1 强化“三融合”理念,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 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利用开放在线课程等,构建双创课程集群,完善双创课程体系,并以现有双创选修课为试点,创建互动型学习示范课, 推动教师在专业日常教学中自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思想。通过创业教育在专业教 育中的相互融合、渗透及推动,极大提高了教师的综合 教学水平。
2.2 持续完善精益求精的多元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大赛,以赛促建,不断提升该校的创新创业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 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围绕创业基础课已进行了多次持续性、深入化的师资培训,培训教师将创新方法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倡导教师将所学所思融汇到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3“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山东协和学院突破性地提出了创新能力培养递进模型:创造意识与动机、科学素养、领域技能、实践能力是 创造力的4个组成要素,共同作用决定了创造力水平的高低,且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四要素存在制约与促进关系,意识与动机是前提,科学素养是基础,实践能力是保障,专业技能是关键,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并成功实施了以“普惠性、递进式、全过程”为主 要特色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4 以人为本的创造性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教育也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 通识性教育、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创业基础课的教学是一个提倡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充分启发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为己任,以培养具有创业者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教育过程以启发、点拨、组织、配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令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此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构建,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会自我提高的方法,以适应和创造未来的发展。
3 解决的教学问题
3.1 解决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加大师资培训工作是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每年举办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大赛,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将创新创业思想、方法与课程相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 自主思考与创新意识;深度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及师 资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师队伍 的专业性。 培训结果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辽宁省其他 高校及其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培训采用李克特五点 量尺法从“课程内容满意度、讲师及授课满意度、培训 服务支持满意度和再次参加课程培训的意愿”4个方面构建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效果受到全体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
3.2 解决创新创业类课程实践性不强的问题
学校每年举办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大赛,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将创新创业思想、方法与课程相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创新意识;深度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及师资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培训结果反响热烈,吸引了来自辽宁省其他 高校及其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3.3 解决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国内某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多部门管理问题,创业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训、创业大赛等分别由不同部门负责,难以形成系统的双创教育管理体系,进而影响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效果。该校创新创业工作由创新创业学院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凝练了工作方法,加大了双创工作推广力。
4 结语
该文基于新工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背景提出了混合广谱、专创融合、强化实践的双创课程 体系培养理念,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业教育的双创教育课程建设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对比起步较早的美国等国家的创业教育,我们在体系构建上仍需继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创造”理念的实施,为新工科与“中国制造 2025” 背景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范式。
参考文献
[1] 黄兆信.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中 国高教研究,2017(1):49-53.
[2]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15》的通知[Z]. 国发(2015)2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