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朱明超
[导读] 在我国,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进步

        朱明超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在我国,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断进步,从初期的保障型资助模式到如今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无不体现政府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重视。但是,新时代下的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开拓创新是根本。本文就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机制采取的对策展开分析,以更精准地保障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创新机制;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立,为保障贫困生学生的教育发展与更加公平公正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了必要基础。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立与完善准确公正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相当重要。近年来,我国对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不断地更替、调整与协调,在不断摸索中快速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资助工作仍需进一步改善,将创新的新时代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以确保更完善的资助体系。
1.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工作现状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对教育模块全面重视,对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全面扩招,到2002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入学覆盖率达到15%,标志我国进入教育逐步大众化发展模式。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意味着精准扶贫开始成为我国近年来减贫与发展的重要思想。自2018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入学覆盖率将近45%,意味着我国正式进入教育普及大众化发展阶段。到2020年,全国累计资助的高职院校学生9801.48万人次,财政投入共计1290.08亿元,同比上年增幅达到6.56%。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在我们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下,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迎来了新的举措。加强创新意识,加强扶贫、扶智与扶志共同发展,总结经验,开拓新的资助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2.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缺乏宣传力度
        当下高职院校宣传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各学院辅导员向各班级班主任及干部通知资助事项,由班级相关人员负责通知班级需要的贫困生申请。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是宣传力度依然不够充分。这种宣传方式往往体现不出全面性与系统性,也往往缺乏与本校资助政策合理的融合。
2.2当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机制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机制与本科院校相比较之下,存在一些明显的管理不健全之处。第一,助贫机制的定位不精确。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流程主要分为学生初步申请、学校相关人员评审,复核与学校公开公示阶段。但是,在实施每个阶段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贫困生主观性强烈,部分学生不愿公开自己的经济状态,隐瞒实际家庭收入情况,抑或夸大贫困等级等情况出现。第二,助贫机制的实施效果和监督不到位。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重视的多是前期的申请与审核阶段,对于后期工作的反馈评估与改进阶段没有投入更多的重视。这会导致缺乏对申请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后期的学习与生活的深入了解,从而不利于贫困机制的创新开展。
2.3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缺乏一定的精神资助
        高职院校大部分采用以物质资质贫困生的方式,让学校贫困生摆脱家庭经济上的重担,这一方式没有问题。但是在新时代下,物质资质已不足以能够保障贫困学生对于学习生活的精神追求。

在教育育人环节,高职院校往往缺乏精神性资助给以贫困学生心理上的帮助。一些贫困生往往由于经济问题在人际交往、综合实践能力上不够优秀,使他们甚至无法融进学校这个大团体中。倘若只有物质资质缺乏精神资质,缺乏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灵成长的关心,会导致其陷入负面的价值观中,未来则难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栋梁和中坚力量。
2.4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勤工助学体系不够完善
        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脱贫攻坚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加入到申请贫困助学的队伍中去。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开设勤工助学的岗位数量依然还停留在几年前,甚至从未调整过。这导致申请勤工俭学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庞大,出现岗位供不应求的境地。从而加剧了学生出校门寻找各种兼职工作,使学生不但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攻坚自己的学业,也无法提升勤工俭学带来的工作实践能力,导致学校开设的助学机制无法得到实质性满意的结果。
3.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机制采取的对策
3.1完善公正规范的资助流程
        要推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高校运行,首先必须完善合理规范的创新资助流程体系。第一,增加贫困生助学金的来源渠道。可以通过一主、一筹、一辅的模式进行调整和规范,一主,就是以国家财政资助为主要渠道;一筹,就是以学校自备自筹助学金为渠道;一辅,就是以社会资助金为辅助渠道。从而能够完善高职院校应急资助机制。其次,可以通过无纸化方式申请助学金,使学生更为快捷方便地申请到所需等级的助学金,无纸化也能带来更有保障的登记体系,通过网络注册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2构建科学的贫困生资助创新机制
        新时代下,要精准保障每一位高职院校贫困生得到救济与资助,就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资助管理体系,并要时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构建科学的资助体系,首先需要确立科学资助的标准,统计申请学生在生活中拥有的贵重生活物品并全面关注申请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建立规范的申请助学金科学规则,以确保精准定位到真正贫困的学生群体,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正。其次,在关注申请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时,可以采用大数据统计,及时掌握学生贫困原因、受贫困资助后的动态等。可以通过绑定支付宝、手机微信或者其他支付途径,更全面及时地获取贫困学生消费数据,为学校设立具体的助学金金额提供了有利的资源,以真正实现公平科学的贫困生资助创新机制。
3.3提高贫困生资助管理人员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相关行政人员,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避免出现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不良的行为。具体的措施是,首先学校管理者要充分制定行政人员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岗位职责,以明确、具体、规范的职责下开展工作,可以有效地落实工作;其次,分工明确,将行政人员分工合作,每一项资助工作分配到具体的行政者工作职责上,并由学校高层管理者加以监管,向学校公开公示,也可以将每位分工者的工作指标加入政府绩效考核中,表现优良者相应可以奖励与鼓励,从而提高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国家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扶贫工作尤为重视。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扶贫工作管理者就更应当适应当下新时代的环境背景,做好对贫困生资助工作创新机制的调整与完善,做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工作。加强管控与监督,加大科学宣传与公正实施,提出合理的创新机制并运用到实际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是目前高职院校改善助贫工作的关键所在,以确保每个贫困学生得到物质与精神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黄风,罗洁.新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9(05):66-71+78.
[2]罗万玲.新时代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及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6):114-115.
[3]向洪.新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