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叶建刚
[导读] 庚子年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家校沟通的传统模式

         叶建刚
        浙江省嵊州市双塔小学,浙江 嵊州 312400)
        【摘要】庚子年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家校沟通的传统模式,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运用,利用免费的钉钉平台,在重新构筑家校沟通的新模式,改变传统方式的不足,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下形成家校合作新局面。
        【关键词】家校沟通;钉钉平台;家校合作
        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袭击全国。于是,“宅”变成了许多人如何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三个月里,各种互联网线上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校联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人与人的当面接触越来越少,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更多的是线上或电话。我校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智慧教育,老师们利用钉钉平台开展家校沟通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了。我们学校为什么会选择钉钉平台进行家校沟通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钉钉平台技术实力雄厚,是目前国内外数一数二的办公、社交平台;二是钉钉直播平台是免费开放的,同时具有回看功能,家长可以自主选择时间;三是上传的文件不易过期,群空间上传容量太大。利用钉钉平台,我们在家校沟通、家校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为突破传统家校合作的瓶颈,推进新时代家校合作与沟通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
        一、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新模式
        家校关系是适龄儿童入学教育而产生的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生态环境,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家校合作效果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知水平、以及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都将影响家校沟通的效果。基于传统的家校沟通,家长刻板印象,构成了有些家长不愿与教师沟通,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来。而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可以消除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畏惧心理,有助于家长更容易受到平台环境的积极正面影响而参与到自己子女的学校教育总来,也更愿意把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难摆出来讨论,寻求帮助。
        一般而言,家长对自己孩子表现在老师面前都是报喜不报忧,导致孩子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发现,予以纠正。记得一个牟某的孩子,在老师当面就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其实不然,这个孩子在家里或在寝室里(老师不在时)表现并不多少乖巧,有时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来。这样一个孩子,就是在一次与同学在线上交流的时候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教师与其家长了解家里的情况,并予以跟踪、了解、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对一帮扶,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学反应也好不少。
        当然,也有不少优秀孩子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总是挑三拣四,殊不知,一个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这样追求完美,必将会让亲子关系紧张,失去教育的最佳状态。通过钉钉平台定期向家长群推荐《管见参考》,关心当代教育的热点话题,也让家长在阅读文章中对育儿的思考。
        二、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新常态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性,各学校禁止家长进入校园,线下的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活动也随之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线上活动,按目前的情况看,利用钉钉等平台进行家校合作和沟通将是必然。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将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家校合作活动的新常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家长进不来,老师上门家访的频率和效率都会大打折扣,因此线上交流成为必然。如,疫情来临,大部分家长与学生都有恐慌情绪,我把网上的疫情防控“三字经”推送给他们,缓解了他们紧张的情绪。
        目前,家校合作的方方面面都是通过钉钉平台来实现,如家校疫情防控工作,家庭教育等。接下去,我们学校还将通过钉钉平台的“校宝智慧校园”进行孩子的拓展性课程的选课工作,学生学业评价等等。


        三、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促进形成家校活动新局面
        (一)利于形成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常态化局面
        上学期开学初,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学校开学安排在4月下旬,在“停课不停学”过程,开刚开始家长孩子一起宅在家里,学习任务也轻,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学习,效果还算不错,但随着父母复工复产,双职工家庭就出现无人管孩子的尴尬境地,加上长时间的宅家,孩子心理受到压抑,情绪不稳定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家长的陪同,线上学习效果不好等等,错综复杂的各方面原因,家长抱怨四起,但又束手无策。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学校在开学第一天,就组织全校师生召开了第一次线上家长会,首先是播放视频:“校长致家长的一封信”,再各班表彰优秀家长志愿者名单,然后由班主任进行了班级情况介绍并宣讲《双塔小学学生防疫指南》,在线推送家长学习资料,最后安排了各班安排了“停课不停学”学习效果优秀的孩子家长进行经验介绍。家长的现身说法,便于其他家长的借鉴、学习。家长反响强烈。
        
        
        (二)利于形成家庭开展亲子活动常态化局面
        秋高气爽的秋天,不少家长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野外郊游或者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家长总会通过钉钉平台分享孩子们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或者视频,引来其他家长的围观和点赞,让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家长与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也以此带动了其他家长、孩子的效仿与参与。
        临近期末,学校会下发一本学生《成长手册》,要求孩子与家长一学期来完成《成长手册的填写》,而《成长手册》会作为学生素质单交由孩子保管,学校的成长资料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完成《成长手册》过程中,二1班商智拓的家长完成一张电子成长档案,发在群里,电子档案中包括封面、自我简介、爸妈寄语、老师的话、个人作品,以及一学期来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精彩掠影。一张电子电子档案引起了众多家长的效仿,最后全班42位同学中42位家长都完成了电子档案。
             
                  
        
        
        
        
        
        
        
        “停课不停学”期间,作为科学教师的我,如何利用现成的器材组织学生在自己家里开展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我们把家庭实验操作拍成视频,上传在钉钉群里,供孩子学习模仿操作使用,再要求孩子根据老师的视频,自己模仿制作一个实验装置,完成实验,通过钉钉家校本上传实验过程视频,再由老师通过录音进行点评。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科学实验探索,既有老师参与,又有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加上家长的支持和辅导,学生爱参与、乐参与,极大提高了孩子操作实验的实效性。
        (三)利于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协同共育局面
        家校共育,贵在形成“合力”。学校通过钉钉平台,凝聚各方资源,健全家校合作、沟通的机制,构建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体系,探索家校沟通新模式,打造以学校与家庭为主阵地,家长与教师为主导者的“家校教育共同体”。如,三个月的超长寒假,宅在家里的大人和小孩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压抑与不适。上学期初,通过线上诺和心理测评筛查,筛查出了轻度心理问题学生一名,班主任把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家长引起高度重视,并由家校双方给予正面干预,目前情况较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必将是大势所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唯有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才能顺应时代,让教育形成合力,使其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梅.谈互联网+家校共育的实践模式构建[J].学周刊,2019(6).
        [2]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何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2
        基于“钉钉”平台的家校沟通的实践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