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校跑步类APP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聂天佑 任海巍 陈健澜 邱德祥 庄明颖 廖娟
[导读] 现如今,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期望学生可以成为全能型人才。

        聂天佑 任海巍 陈健澜 邱德祥 庄明颖 廖娟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现如今,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期望学生可以成为全能型人才,有好头脑接收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跑步作为最常见的运动,也是最方便最锻炼人的运动,对于高校来说还具有无成本的优点,跑步的种种优点也成为高校最常用的运动方式。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功能的手机软件层出不穷,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一些辅助作用,健身跑步类APP就是辅助性的手机软件,跑步类APP也是深受高校的欢迎,但是跑步类APP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跑步类APP本身的问题和高校运用跑步类APP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展开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跑步类APP;主要问题;对策


        APP是指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俗称手机移动客户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APP软件成为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功能工具。近年来,一种运动类跑步APP软件悄然在高校中兴热起来,较为热门的软件有“好动体质健康APP”“运动世界校园APP”“步道乐跑APP”等运动辅助类APP。由于此类软件简洁方便,而且还有“打卡”的功能,深受全国各地不少高校的青睐,纷纷引入跑步类APP软件,仅“运动世界校园”这一个APP软件就号称已经投入到全国400多所高校中使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在持续进行,国家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健康也尤为担心和重视。当今是互联网应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引入高科技是大势所趋,跑步类APP本身就是高科技应用教育实践的产物,备受各高校广大师生的关注。本文从跑步类APP软件自身的特点,探讨此类软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智能技术介入体育教学的趋势,以期科技助推体育教育改革。
一、跑步类APP的功能介绍
        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跑步类APP都是采用GPS定位系统或震颤感应来进行跑步记录和跑步结果分析,这也是跑步类APP的核心功能,但仅仅依靠这种功能是很难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因此必须要在跑步类APP中设置更多样性的个性化功能来吸引用户[1]。现阶段市面上的跑步类APP最主要的个性化功能共分为四种,分别是个性定制功能、社交功能、电子商务功能及情景模拟功能。个性定制功能能够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对其进行制定符合自身的运动课程和跑步计划,以此消除运动过程中的盲目性。社交功能能够让用户将跑步成果随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并能在社交平台中参加各类交互式的活动。电子商务功能是将线上购物和跑步类APP进行结合,它能够与用户的跑步计划相结合,向用户推送当下最适合与最热门的各种运动装备。情景模拟功能能够对不同的故事或游戏进行情景模拟,使用户能够有一种角色代入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跑步运动的趣味性。除此之外,跑步类APP还包含有移动健身教练功能、音乐播放功能、滑雪记录、陪跑师功能等多种个性化的功能,这些功能充分反映跑步类APP具备多样化功能的特点。
二、跑步类APP的问题
        现阶段,跑步类APP的发展形式非常迅猛,其下载总量也日益增长,但从总体来看,会发现跑步类APP用户的黏性比较低,跑步类APP的下载量虽然巨大,但其使用量却明显不多,很多用户是使用一段时间就将APP卸载,这就是因为跑步类APP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的。
(一)跑步类APP软件的数据准确度不高
        各种跑步类APP的跑步记录功能在精确度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2]。并且在热量消耗数据上也存在不同差异,软件市场中大多数APP的记录精准度不够,跑步数据记录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这样会影响用户的运动计划,降低用户信赖度,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二)用户体验感受不好
        跑步类APP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但是产品是需要盈利的。目前的跑步类APP软件在盈利模式上主要是依靠广告植入和商城的方式来进行盈利的,常常会给用户进行推送,但这种盈利模式不仅过于单一化,而且对用户基数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用户的需求很简单,过多的广告植入和信息推送会给用户对跑步类APP软件的体验带来很大损害。
三、高校使用跑步类APP的问题
(一)硬性要求,具有强迫性
        当学校让学生使用跑步类APP往往都是有硬性要求的,学校为了完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体育教学目标,往往会将使用App的情况与学生本学期体育成绩和体质测试相关联,计入期末体育考试成绩[3]。首先对于已形成运动习惯的学生来说,打乱了学生本来的运动习惯,学生需要放弃自己的锻炼计划。对于不爱运动的学生,这种用成绩督促学生运动的方式,难免让学生觉得跑步是完成任务,具有强制性,增加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更加不爱运动。
(二)限制学生的运动自由
        为防止出现骑车、代跑等作弊现象,App特别根据此情况设置了限速跑和随机分配路线等。若想跑步打卡成功,学生需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计入成绩。以某些APP为例,其中男生要求单次运动有效标准为:里程达到1km,打卡次数达到2次,也就是说需要在3分30秒至8分30秒完成1千米的任务才是有效成绩。对于拥有跑步习惯的学生而言,这是限制了学生的跑步速度和路线,对于才开始跑步,身体不好的学生来说,任务就特别艰巨,难以完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灵活合理的制定运动计划和标准。

同时,在使用跑步App的过程中会出现定位不准、打卡有效次数减少、数据错乱、数据无法上传等问题,因此跑步体验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跑步类APP还需要完善。
三、高校使用跑步类APP的积极意义
(一)满足锻炼需求
        跑步类App不同于以往枯燥单一的体育运动形式,跑步类App提供的社交平台使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可以在跑步类App中寻求他人的认同,树立学生在运动上的自信心[4]。跑步类App的对比等功能设置、体育锻炼计划制定以及数据跟踪记录将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数据化和量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客观的掌握自身的运动锻炼情况。在App与学校和同学的共同关注下,激发学生的运动。
(二)促进锻炼行为
        很多学生具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但因为自身无人监督,自律性差,难以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而跑步类App具有的签到、提示、挑战、约跑等功能,具有一定的监督和督促作用。跑步类App中的个人勋章、用户等级、好友排行等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三)提高身体素质
        高校应用跑步类APP,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来应用APP,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将运动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减少学生宅在宿舍躺在床上的时间,增加了学生课外运功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坚持跑步,改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四、高校使用跑步类APP的策略
(一)以鼓励的方式
        学校使用跑步类APP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多运动,提升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采用硬性的要求往往达不到想要的预期,只有鼓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5]。学校可以通过跑步类APP记录学生的跑步数据,来进行全校评选,每次评选的依据不同,可以是跑步的总长度,可以是跑步的消耗量,可以是学生一个月时间跑步里程的进步量等相对公平的评选标准,不要出现总表彰相同学生的情况,对评选出来的第一第二第三名采取通校表扬和奖状奖金的方式鼓励学生。当然要想带动全校的运动,教师运动也必须做起来,师生平等,通过教师带动学生跑步积极性,通过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运动的行动力。
(二)不采用高要求的硬性指标
        不给学生定高要求,可以给学生定基本要求,比如跑步总公里要达到多少,定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到的基本要求,小部分运动状况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的基本要求。这样学生完成基本要求,会带给学生完成要求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再加上鼓励的方式,达到学生爱运动爱跑步的效果。
(三)带领学生体验跑步类APP的乐趣
        在高校中引入跑步类APP的作用,首先可以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体育教师可以更好的起到指导学生运动的作用。其次为学生的跑步运动增添乐趣。例如:在跑步准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跑前的准备活动,跑步的热身运动在跑步类APP中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运动,并且在跑步的过程中,跑步类APP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往往会配上具有节奏感的音乐,跑步类APP还有真人语音教练指导或情景模拟的功能,这样使跑步运动富有乐趣,进而提高学生对跑步运动的积极性,以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水平。
(四)有效利用跑步类APP的记录功能
        当高校学生都进行跑步运动,难免部分学生就要在操场进行跑圈,对于重复乏味的跑圈难免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不仅不利于跑步的效果,也达不到跑步的最好质量,学生也不愿意积极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6]。所以可以有效的利用跑步类APP的跑步数据记录功能,通过对实时数据的观察,使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对自己的步数、能量消耗等数据进行随时随地的查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运动调整,避免学生运动过度造成的运动损伤。而跑步类APP对学生长期跑步运动的数据记录也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就感,跑步类APP可以让学生分享和记录自己的运动数据,日复一日的跑步数据,就像是学生自己建立起自己的运动世界,APP上的数据就是见证了学生运动的汗水和付出。体育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短期的跑步数据来安排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也可以及时的调整体育培养计划。

结语:现如今国家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大众健康也一直是社会的热门话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健康情况,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成为国之栋梁。互联网技术的腾飞,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高校结合新兴技术也是势在必行,高校引进跑步类APP虽然一开始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解决现在一点点的困难就是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通过跑步类APP来促进督促学生运动,提升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顾莹莹,潘瑾.基于“晒跑”现象的跑步类App用户使用动机研究[J].中国市场,2019,(13):193-194.
[2]陈文强,杨娟,沈丽宁,等.基于KANO模型的国内跑步类APP功能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8,27(11):45-51.
[3]马文彪,李然.跑步类APP引入普通高校田径课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3):158-159.
[4]陈艳松.跑步类App在大学生健康跑中的应用研究——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运动,2019,(6):33-34,69.
[5]魏红菊.跑步类APP在山西高校的应用现状分析——以山西五大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8):208-209.
[6]王载文.跑步类APP对大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作用探究——以悦动圈为例[J].山西青年,2018,(13):69-70.


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S202012303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