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罗爱武
[导读] 高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爱武
        湖南省浏阳市艺术学校,湖南省浏阳市410300

 
        摘要:高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开展艺术、体育、音乐等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目前,中国主张素质教育。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社会需要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而原有的知识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注重音乐教学,积极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断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中音乐;教学策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一,这种教学方法是由德国现代著名音乐家卡尔 · 奥尔夫总结出来的,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以这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奥尔夫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方法以原创音乐和借助人性实践的即兴创作为特征,以满足人类心灵的实际需要。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音乐教育的综合教学法。游戏、动作、节奏、表演与音乐融为一体。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其自身的可行性。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鉴赏中的可行性
        在我校音乐欣赏课中,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情景欣赏。高中生有复杂的情绪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奥尔夫教学法非常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以笔者一次鉴赏课为例。该课的重要内容讲述《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等。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谈论这些元素的基本定义,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兴趣,或者很难理解。作者以一首诗为例,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节奏。
        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同学们都非常的熟悉。原文是这样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当学生们读的时候,他们会用七个单词来表达。意思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这七言绝句被打乱,不能按照七言绝句的格式来读,就会产生另一种效果。每个人都开始谈论它,在个人之间,在群体之间,最后,一个不同的版本形成了,每个人都同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通过句读的变化,整首诗有了一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改变诗歌节奏的原因。通过自我纠错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节奏,而且体验到了场景中的乐趣。这是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情景教学中的运用包括语言的自然流畅和情节的戏剧表现。即兴演唱: 各种卡农合唱。动作: 音乐的内在情感与身体的表现。乐器: 自制乐器,各种节奏乐器,下奥尔夫精神发出丰富的声音。奥尔夫音乐是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来创作音乐。这种音乐非常即兴,可以在家里演奏,在公园,在路上,在学校,任何地方,任何方式。这种音乐有很多乐趣。当学生们接触到这些有趣的音乐,他们的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兴趣活动课中的可用性
        兴趣活动课针对的是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学位还比较浅。对于活动课的学生来说,我们需要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使学生动起来的综合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喜欢音乐、积极主动的学生。
        以本校的一次兴趣课为例:
        导入:以一个小游戏的方式来复习上次课堂中学习的节奏练习。
        左脚(笛儿)右脚(笛儿)脚手腿手右脚(笛儿)
        其中的左脚要求让学生左脚跺地一下,(笛儿)表示双手打响指。右脚要求学生的右脚在地上跺一下。第三句的脚表示双脚同时跺,手表示双手拍掌,腿为双手在腿上拍一下。在做这个游戏的同时嘴巴也同时喊着游戏的口诀。这样,学生从手到脚包括脑子都能够活动起来。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会手忙脚乱,一段时间后,就会练得非常协调了。这个游戏里面包含着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练习。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以这个游戏为基础,我们还可以做更为复杂的节奏型。锻炼了学生的大脑和肢体配合,也让学生更加熟悉各种各样的节奏型组合。再以学习五线谱时为例,将学生的课桌对齐连接起来,一共摆放五排。在桌子下面再放一张凳子。我们有五行表格,代表五条线。四排凳子代表四个房间。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段旋律,学生们根据音符的位置坐在桌子上或凳子上。根据时间的不同,有四个人坐在一个凳子上的十六分音符,有两个人坐在一个凳子上的十八分音符,有一个人坐在一个凳子上的四分音符,还有一个人坐在两个凳子上的半音符。学生们在不同的桌椅之间来回穿梭。站错位置的人必须表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音乐创作兴趣课中,奥尔夫教学法也在课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示范课例:为肖邦的钢琴曲《革命》来进行配器。
        首先,先听老师现场用钢琴演奏一遍。在这里,笔者要强调一句,有能力的老师最好是现场演奏。因为现场的感觉更加真实、震撼。同学们甚至可以通过老师的动作更深刻地体会乐曲。正如在电视机前听演唱会和在演唱会现场也是不一样的感受。听完一遍,大家对该作品的情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师发给每个人一件“乐器”。这些“乐器”有报纸、铝板、脸盆、筷子、空瓶子、沙子……这些乐器看似一些废品,学生们最初还有些疑惑。但是很快,随着老师第二次将钢琴弹起,奥尔夫教学法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孩子的思维。
        当音乐的情绪起起落落,报纸在他们手中被扭曲和撕扯,完全符合音乐的情绪。这时的铝盘更像是风暴的降临,演绎着萧邦心中的悲愤。沙子也被装进空瓶子里,制成沙锤,随着音乐的节奏发出沙沙声。这些是特殊的奥尔夫乐器。
        最后,学生们用他们制作的乐器,配合大师的作品,创造出更丰富的效果,在他们的心中创造出强烈的成就感,并把这种成就感融入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之中。
结束语: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校的音乐兴趣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快乐,在音乐中获得快乐,效果也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欣.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造独特的高中音乐课堂[J]. 中外交流, 2019, 000(011):214.
[2]王虹燕. 奥尔夫教学法与高中音乐创作模块有效结合的途径探讨[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2).
[3]陈平. 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 明日, 2019, 000(043):P.1-1.
[4]姜秦丰. 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 北方音乐, 2019, 39(04):130-131+161.
[5]王丹. 试论我国音乐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J]. 读写算, 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