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叶佩洁
[导读] 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不断深化。

        叶佩洁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第六小学,浙江温州32560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小学音乐课教学中不断深化。运用身体节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联动记忆能力。结合体态节奏教学的特点,探讨了体态节奏教学在加强情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丰富体育锻炼、提高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应用,为提高小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态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育;节奏训练;音乐欣赏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并通过各种节奏形式表现音乐,以提高学生体验和表达音乐的能力。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展示动态的教学内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教育是百年计划的基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复苏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宗旨也就是从原有的知识技术能够引导、转化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视听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需要教师在学习方式上优化现有教学,引导学生以身体节奏的方式更好地融入音乐课。
一、体态律动教学介绍
        身体节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瑞士首先提出的,它将人的身体动作和情感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节奏感,当学生听音乐时,音乐内容和动作会以动态的形式呈现音乐,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达,等等。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规定了当代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音乐课一直以来都是关于音乐的,“辅修课”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教师和学生缺乏对音乐课的关注,有时会把音乐课交给主修课。但随着我国核心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学观念,整合体态节奏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视听环境。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首先,身体节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更愿意从自己身上学习,意识到音乐的内容,自觉地参与音乐活动。其次,身体韵律音乐教学可以不断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音乐知识,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最后,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音乐教学。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节奏训练中的运用
        第一,运用体态律动感知节奏的变化。《唱唱拍拍》是湖南文 艺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一节活动课。该音乐由希腊儿歌《夏》改编 而成,歌曲重复四次“X X | X X | XX XX | X X|”的节奏型,要求学
生能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还能准确地唱出八个唱名。在这节课中,学生们表演身体节奏,当他们听到四分音符时,他们表演“行走”的动作。

当你听到八分音符的时候,运用“奔跑”的乐章,通过身体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音乐效果。然后将身体节奏和游戏情境结合起来,请八位同学上台表演。通过以上的体态节奏,学生可以快速地辨别和掌握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也可以在比赛中获得快乐。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生的学习内容,建立学习节奏,引导学生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训练和练习,为学生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如: 在“唱唱拍拍”的基础上,创作和编辑节奏游戏。随着人数的增加,音乐/节奏会由原来固定的音乐节奏不断变化,学生可以随意演奏,改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位置,学生在观众席上跟着学生读出舞台上的节奏,并以练习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展示音乐节奏,使学生能更具体、更快地掌握音乐节奏。
(二)体态律动在学唱歌曲中的运用
        在学唱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走向、节奏和声音的变化以及身体节奏、音乐风格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比如,玩秋千。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和表达能力的年龄特点,本课程始终遵循体位节奏教学。当他们学唱歌的时候,他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摇摆”感受歌曲的情感。然后老师和学生讨论“推秋千”的要点应该是“第一推力,其他时间一点推力使秋千高和安全,”导致宋4,学生模仿和表演“推秋千” ,重点感受力量和力量的规律。
(三)体态律动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过去,教师带领学生盲目地观看音乐表演和听音乐内容,学生对音乐的内在感受和情感没有一个详细的把握,所以他们可以运用身体规律/动态教学。根据音乐表现内容和情感变化,运用不同身体的节奏,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体验音乐中的情感。”《马》是湖南教育版三年级第一册,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中国著名音乐家黄淮海创作编曲,以蒙古族人民为代表,通过三个音乐主题在节日赛马中欢腾热闹的场面,赞颂蒙古族人民对生命的无限赞美。在课堂上,学生们聆听音乐主题,运用“骑马”和音乐表演的节奏,让学生们在城市蒙古包、蒙古包旁边的“骑马”唱歌,模仿马蹄的声音,用脚的动作感受第一个主题的坚实力量,声音和形状的创造性特征,以及马匹在跑道上的疾驰和喧闹的狂欢场面。然后运用“雄鹰飞翔”的身体节奏感受悠扬的第二主题,创造宽广的节奏特征,学生们在音乐中张开双手,如同在无尽的蓝天中展开翅膀翱翔的雄鹰,音乐带领学生们来到美丽的草原,感受派对的美丽和生命的赞美。
结 语
        姿势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创造力和理解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更多地了解真理和价值,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孝伟.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10):81-81.
[2]魏青.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分析[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8):471.
[3]林吉.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1):55-56.
[4]于杰.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9):0124-0124.
[5]石广平. 论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