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超
贵州省织金县以那镇以那中学 552107
摘要: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对于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很多教师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本文立足个人实践,对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传统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现代化趋势不断得到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历史教学,时常会落入照本宣科的窠臼,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差。而借助于各种信息化手段,能够对历史进行直观的、全方面的展示,使学生真正走入历史情境中去,开始历史学习。笔者任初中历史教师多年,在教学中一直注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下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大家陈述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
一、坚持辅助性原则,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结合
在开展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即并不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任何一项内容都适合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我们需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而不是不加选择的一概采用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必要手段,明白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实现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融合,真正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在红军长征的途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惊险的战斗,对于这些内容,教材中只能以文字加图片的方式予以呈现,对于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初中生来说,仅靠这些文字和图片可能还是无法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以及战争的残酷,因而也就无法充满理解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红军翻阅雪山、挖野菜的情境,以及那些战斗的场面。借助于这些视频资源,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受刺激,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红军长征的整个经过,明白红军战士完成的这一壮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借助课下信息化教学,拓展课本进行学习
历史的学习是比较繁复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记忆和背诵的事件和意义也很多,因此,课堂时间总是显得不够。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我们总是习惯对总结和概括性的内容进行讲述,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而对于一些历史细节则不会过多的讲述,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课堂的趣味性。历史正式因为那些细节而生动、有趣,摒弃了这些内容,历史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下的历史学习的延伸,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实现历史知识的拓展,历史细节的探究,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课时,作为初中生可能接触过很多有关这一历史时期的东西,像三国的影视作品,三国的游戏,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则接触的很少,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读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正史《三国志》,初中生阅读起来肯定有困难,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于电视剧、电子书,或者其他文化讲座等内容,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更深刻的了解这一历史时期,丰富学生历史知识。
3.创新使用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
视频当然是一种直观的、有效的手段,但一贯地采用视频的方式讲故事、说历史,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固话,想象力受到限制。信息化教学手段众多,我们不能只依赖于一种,而应该积极探索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为初中历史课堂服务。像新出现的3D地图,使用3D地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地形因素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历史读图方面变得更加容易,更加直观。
比如,在教学“宋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这一课时,这一历史时期涉及多个民族和国家,纷争不断、互相掣肘,关系复杂、局势反复,其中包含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大,学生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借助于视频都很难做到这点。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妨用3D地图制作一个关于国家关系及兴衰变化的动态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图上的信息不断的变化,配合着我们的讲解,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为何宋朝一直希望收付燕云十六州,在丢失了之后,为何战胜辽国变得十分困难,这些都是可以通过3D地图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两国的强弱对比,地形优势,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新的方向。
总而言之,历史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我们不应该用无聊的讲述进行历史的教学,更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完善,为初中历史课堂带领了新的契机,希望大家都能够不断熟悉和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技术充分为课堂教学服务,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云.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困境与突破路径[J].科普童话,2018(37):48.
[2]王建军.关于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