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斌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中学,广西贵港537100
摘要:在教育领域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育逐渐改变教育方式。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问题教学的方法频率不断增加。高中历史老师讲课不仅是教导学生历史知识,但是在高中考试中历史比较注重学生的理解历史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运用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属于长时间学习的情况,在高中阶段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学生学科知识,但是,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状态的因素,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中接受新的知识反应比较迟缓,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
一、高中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接受长达十年的教学经历,所以,学生已经特别熟悉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的保持新鲜感。教师在日常上课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情境教学模式向学生授课,在使用问题教学过程中,较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需要建立一个问题情形,让学生对教师创建的问题情形提高关注度,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情景。
教师通过检测学生的总体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教师在一节课内容结束后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太难或太简单,过难会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如简述对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并达到口述的效果。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进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升华的效果。或教师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图片等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介可以直观感受战争中的多方面的影响。通过与现代的和平相对比,总结两个时代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教师可以找出几个学生进行总结,如造成抗日战争的因素,及其造成的影响。
二、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老师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自己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并且提倡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首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这种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冲动感。高中阶段的学生属于比较含蓄的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需要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该阶段的学生内心比较敏感,教师在上课和解答学生疑惑过程要对学生充满耐心。
鼓励学生的方式也分为多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处于同等地位,学生感受到教师也尊重自己,教师可以在学生取得阶段性的进步中鼓励学生,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的是高考,教师习惯性采取应试教育手段,但是,教师也是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战略,可以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上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满足感。教师需要改变一整节课都是老师自己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而自己是贯穿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自己进行讲课,让学生在下面补充内容的形式,改变学生学习的乏味,开发学生学习的新方法。
三、多种教学模式进入课堂
问题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需要十分熟悉教学内容,深挖教学材料,假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于提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对于课本内容的疑惑,但是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的问题是多样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取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并对此展开研究。在举行这个环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这就需要历史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教师需要主动带领学生进入下一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分小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自己的疑问进行总结,同小组在汇总问题后,共同解决每个成员提出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环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更多的兴趣。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秩序进行管理,避免学生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同时,教师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破坏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具备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货币实施问题教学方案
学生在任何时期都对钱比较敏感,因此,教师通过从学生对金钱的兴趣出发,总结分析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货币形态,引导学生区分和记忆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例如,在宋代时期,它的货币形态是圆形且中间有一个圆孔,它便于百姓携带,促进多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观看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角度和理解也是不同,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学习多种方法看待问题,开阔自己的思维模式。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且可以多种形式向学生讲解课文。教师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反思自己的问题是否存在问题,答案是否充分,是否含有需要再次补充答案的地方。教师在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对课本内容进行串联,理清学生学习的思路。
总结:
通过上述方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让学生从各种方面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学男.“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8).15-15.
[2]石春柳,卢天然.“问题教学法”在中学教学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困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20(5).P25-P26.
[3]韩盼.浅析历史教学中的虚拟情境创设——以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为例[J].学周刊,2019(21).P151-P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