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谭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摘要: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事关我国青少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高中《生活与哲学》模块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但哲理本身晦涩难懂,看似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如何在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模块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一线教师而言是一大难题,笔者试图从在情境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着手。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提法,更加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在情境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境是实施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贯彻高中政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等原则的重要载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在一方面紧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搭建着教材、学生、生活等之间的桥梁。2020年版高中政治新课标也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情境的设置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力的提高、精神的培养、观念的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不再以老师灌输、学生背诵记忆为主,而是更加强调在真实可探究的情境中感知、体验。
笔者在《意识的作用》这一框的教学过程中,在新课导入部分引入对比性情境:过去的贫穷落后贵州与今日发展向前的贵州,以贵州俗语和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对家乡发展的担当,从内心升华出爱国的情感;在新课结束部分,笔者选取了遵义团结村村支书、时代楷模、当代愚公黄大发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与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段对话视频作为情境升华,学生在身边人物的言语“活一天就干一天”中深深感知到了公民的爱国、诚信与敬业精神,也由衷认识到作为一名贵州青年有担当、有责任将贵州精神发扬光大。
二、在活动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中政治的学科内容大致分为思维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高中政治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将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活动紧密结合,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笔者在设计《意识的作用》相关教学环节时特意设置了课前运用网络收集资料活动小组,小组在课上以PPT形式呈现其收集结果,小组长详细介绍其地理位置、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其他小组学生据此展开探究活动“假设我是该村驻村扶贫干部,我为该村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展示结束后,老师对于不同的扶贫计划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追问:1、为什么制定扶贫计划?这说明意识具有什么特点?2、我们发现同学们的计划各有侧重,各有不同。这又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3、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大家能创造性地提出以上如此脑洞大开、创新的计划,找到贫穷的根源、本质,这体现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最后由评价小组点评,发现同学们的扶贫计划的部分内容与国家顶层设计不谋而合。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我们不经发现,一方面课堂有效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生在筛选有效信息的资料收集活动和层次分明的思维活动中不仅有效区分理解了意识活动的几个特点,还实现了价值的认同,体验到了国家的富强与和谐以及作为公民的爱国、敬业等。
三、在生活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教学需要生活,教学离不开生活,另一方面,成功的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更好更幸福地生活。国家层面多次提出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培育与践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是实现质变创造条件,也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在《意识的作用》的教学中,笔者在导入以贫穷落后的贵州做铺垫,学生从中感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环节中,学生根据团结村制定扶贫计划活动,在此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而言,这节课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量是足够的,但需要更深层次的活动来促成质变。因此,笔者融合研学旅行设计了实地考察调研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学生需要分别走访调研今日团结村之村民、村委会、村支书等,需要参与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亲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小康村,在此让学生从实实在在的调研数据中看村民收入倍增、生活幸福,从整洁干净的村舍看村民如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从蒸蒸日上的产业看大发精神代代相传。学生通过这么一次有意思的真正融入到生活的实践活动,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认同了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中华民族精神,在真实不虚的脱贫攻坚现场感受并参与了国家的富强与民主、和谐建设,又必将在潜移默化中传递落实爱国、敬业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陈怀兰.高中《生活与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武春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6.
[5]徐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例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6]康海英.高中政治教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J].
作者简介:刘谭,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2019年贵阳市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资助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题主持人,该论文为该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