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议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多点突破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闫文
[导读] 随着目前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闫文
        山东省高唐县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目前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同时对于教学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新课程标准改革需求及要求,并且通过有效措施构建高效课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以进一步提升,使历史教学能够与新课改要求相满足,在此基础上促使初中历史教学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创建策略;多点突破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1未充分重视历史教学
        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及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及教师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均缺乏重视。在很多学校教师看来,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是数学、英语及语文,初中历史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并不理想,很多教师对于历史教学也就缺乏重视。由于对历史教学缺乏重视,也就导致在历史课堂教学方面的投入比较少,安排的历史课时比较少,从而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未能够得以较好展示,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比较多,而学生无法全部领会及掌握,从而致使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由于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也就导致学生未能较好认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对于历史课程教学也就缺乏兴趣及积极性,这也是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1.2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不合理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形势下,教师对于新课程教学理念虽然有所认识,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也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并未能够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在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旧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单纯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只是让学生简单记录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而对于历史事件所具备的历史意义,并未能够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及历史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最终也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选择统一教学方式,由于不同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这种统一教学模式无法与所有学生适应,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也就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受到影响。
        2.巧议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多点突破
        2.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堂低效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准备上的不充分和目标不明确,造成课堂调控不足,时间浪费。因此,要在备课环节中多做功夫,熟悉初中学情和历史教材,合理取舍,减少无效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教材准备到位,学生了解到位,课堂预设到位,课后反思到位。备教材的首要工作就是研读课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和应达到的能力。避免盲目地让学生掌握和背诵所有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笔者发现,很多历史老师在课堂中讲课过度详细,这样的讲课只能是为了考试而讲课,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因此,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要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制定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获得想要的知识,满足他们的需要。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前准备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即教师要有“预设能力”。
        最后,课后要及时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下一节课或者下一届教学中能够游刃有余,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2.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与学的关系在于学生掌握了怎样的历史知识,而非教师讲授了怎样的历史知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发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是老师干脆不讲,但也非一讲到底,而是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身心特点出发,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结构,编制符合学生特点的导学案。
        导学案需要根据不同课型来编制:新授课需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复习课需要以知识的体系化和整体性为主。在编写导学案时,尽量采用提纲形式,让学生对于历史的时间和空间有大致的掌握,不至于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历史学习中,学生往往对时间造成先后错位,空间出现混乱,不知该事件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发生的。针对这种现象,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改为“填空”,让学生填写,以增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已经理解的知识点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于学生来说,仅仅记忆和背诵基础历史事件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升华到运用的层次。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精华和重点。教师设计练习题,附在导学案的后面,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2.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借助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既能增强历史教学直观性,还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节约教师板书的时间,还可以补充课外历史知识、播放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历史视频,如教学《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插播《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既让学生明确了邓小平及周恩来在文革中做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清晰地认识到了文革的危害,进而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埋下伏笔,即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中华崛起之必须。既省时增效,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但使用多媒体时不能搞成单纯娱乐,也不是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气氛,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3.结语
        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低效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并且对学生培养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而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十分重要。在初中历史实际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当清楚认识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选择有效途径及方式实行高效课堂的构建,保证高效课堂构建得以更好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好满足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更好培养提供更好支持及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凤香.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37—38.
        [2]王春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