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华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小学 122000
摘要:小学阶段,音乐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学生音乐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音乐合唱教学需要学生之间互相配合,有助于凝聚班级力量,深化学生对合作的认知,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音乐课堂当中,合唱教学作为这种艺术教育的一大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音感和艺术美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学合唱主要是以排练固定的歌曲为主,但在新兴的课程改革下,小学生的合唱教学要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为了达到新的课改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排练,从而帮助学生们提高音乐水平以及他们的艺术素质,让学生获得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1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1.1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教师大多忽视师生间沟通互动的重要性,而是以自身教学为主导。这使得学生缺乏及时的合唱技巧指导,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1.2教学方法与内容过于单调
一方面,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齐。开展音乐合唱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合唱基础方法的掌握程度,还要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的素质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若教师不能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不利于合唱教学的有效推进。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这也会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果。
1.3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开展合唱教学
小学生思维活跃,时常蹦出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活泼好动,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而教师往往按成人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实现合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合唱时,应始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穿插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或利用体态律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促进音乐合唱的有效开展。
2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合唱指导
教师在课堂当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就决定着整节课堂的质量好坏。为了让整节音乐课堂变得更加饱满,在上课之前,教师进行充足的备课,对于课堂展现出良好的氛围,拥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够提取自己的兴趣,跟着老师的内容一步步深入自己的思想,那么对于提高其个人的音乐鉴赏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进行之前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一定的技巧指导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整节课堂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我们把祖国放在心窝里》这首歌曲时,就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出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让同学们感受歌曲明朗快活的节奏。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去听这首歌曲,并注意其中丰满而又和谐的合唱部分。开始教授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首先指引学生们在唱歌的姿势和呼吸两个方面做到正确无误,以此为之后的合唱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并依次来进行合唱。首先要让表演的学生保持自己正确的姿势,并让剩余的同学去观察这些同学是否是身体自然站立并且保持放松的状态,是否有些同学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在唱这首爱国歌曲时收腹挺胸,两臂自然垂落在身体两侧,从而能够将自己心底的情感自然的散发出来,做出简单大方的动作。在练习呼吸时,老师应该要求学生们自然站立,双手叉腰,连续深呼吸,慢慢的呼气,吸气。通过这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合唱能力。
2.2注重乐器的利用
每一种乐器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优势,为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乐器应用,借助乐器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音准、音高。例如在学习《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考虑到这是一首节奏简洁明快的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用多种乐器完成这首歌的演奏,例如电子琴、口琴、钢琴等。围绕该首歌曲展开合唱练习,学生借助乐器展开伴奏,学生可以相互交替伴奏,教师还可以借助钢琴辅助学生合唱,培养学生乐感,解决音准、音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得小学生的音乐合唱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推进合唱教学活动的高效展开。
2.3强化发声训练力度,保证合唱活动顺利开展
合唱的实践性很强,这导致音乐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不同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提高合唱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应从音高训练入手,不断加强音高训练,使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都有稳定的合唱基础。在此基础上,合唱教师在开展发声训练教学活动期间,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嗓音特点进行分析,并适当控制小学生的发声训练时间和音量。在发声方面,要对小学生饭菜提出要求,以防止小学生进食刺激性食物,影响发声。同时,音乐教师还要去指导学生在合唱时的站立姿势,帮助他们调节呼吸。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合唱的表现力。在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加强声乐训练期间,声音之间的协调尤为重要。每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合唱分组任务的同时,还要仔细聆听其他部分的演唱,在合作的过程中,使合唱歌曲更加生动优美地展现出来。
结束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注重合唱教学策略及技巧的优化过程。如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以保证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配合相关的音乐律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乐感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创建相关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悦宁.探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方音乐,2020(11):224-225.
[2]罗东娟.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20(10):179-180.
[3]滕冬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20(0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