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摘要:新课标中树立了“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体育工作计划中,提高安全意识犹为关键。近几年来,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份的“体育“”,由于自身的特点(运动、器械)或其它各种因素,伤害事故(尤其是运动性损伤)时有发生,成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这违背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一定程度上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加重了体育教师的心理负担。在日常教学中安全伤害的预防就成了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课堂;运动损伤;安全意识;安全课堂;
一、体育课防患工作要扎实到位,树立安全意识
体育课损伤事故发生的概率是存在的,我们只有通过细心去做好每一个环节,如果防患到位我们可以减少损伤事故。所以防患工作就是在学生思想意识上打下烙印,并且是重复复制粘贴。具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特异体质“”学生数据心中有数并且要有针对性
学校“特异体质”指的是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在开学第一周体育老师就要找德育处、班主任获得名单并且还要核实,需要注意情况是个别家长怕引起学生歧视就故意不报,所以在核实名单同时还要给学生讲明填特异体质表重要性,老师才能对特异体质学生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不能全班宣读。体育教师掌握了一手资料在教学中就能大胆去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避免发生损伤事故,同时也要让体育委员知道在上课时报告人数时就要注明见习学生,这样就能起到双保险作用。
2、体育课安全培训要面面俱到。
安全培训是体育课开展前的思想教育,要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刻苦铭心。安全培训要面面俱到,不能虚也不能点到为止,要通过远(国内国外)近(校、区)实例让学生感到运动损伤的真实性。安全培训中要做到:讲实例、讲后果,运动损伤在校内发生案例每一个学校都不是很多,有可能有些班级几学期都不会发生,就容易引起学生、老师的麻痹大意。通过真实存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体育课各部分安全要求讲解,体育课开始部分、技能学习部分、结束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安全要求,比如开始部分要求充分活动开肌肉、关节为技能学习做好准备;技能学习部分就要求按照动作要领进行练习等。分项目进行安全培训,体育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要对本学期教授内容进行分项目讲解容易受伤情况受伤部位并且举例说明,更要讲明怎样去预防损伤,比如田径跑要防止相互影响而绊倒摔伤,球类要特别注意踝关节意外伤害等。
3、备课备安全,尤其是要指出易损伤点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要精心去备好课,体育课在备课时就要根据上课内容的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过程中,哪些方面要注意预防损伤,要让学生知晓。比如备学生,体育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观察、翻阅学生登记表和健康卡,全面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人数、体质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学习风气、组织纪律以及学生干部、体育骨干和特殊学生的特点等。了解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意见与要求,尤其要了解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另外,在课前还要及时了解出勤人数、请假情况等。备场地器材。场地器材的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证。
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本校场地的现状、器材的安全程度,切实掌握本次课同时上课的班级,以及可供本班教学使用的场地器材,以便对场地器材进行统筹规划。能确保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伤害事故。备教材教法。体育教师在系统钻研大纲教材,制定学年,学期,单元计划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本次课的具体教材与教法。首先要分析本次课在学期和单元教学中的前后内在联系,以及教法运用的合理性。明确本次课的具体目标,其次要钻研本次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再次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确定课的教学步骤与组织方法。
4、体育课要树立“保护自己、尊重他人身体”的思想
体育课造成运动损伤,受伤受痛都是自己去承受,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自己,按要求进行训练,这样就可能减少受伤几率。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因为老师的不小心造成他们受伤。
二、教学过程安全监控重在细节
在做好了安全防患工作后,那么课堂就是检验安全教育的成功与否。一节课就40分钟,如何保证学生在这40分钟高高兴兴的来健康的离去就是需要体育教师责任心到位,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1、课前熟悉教案,再一次推敲其是否科学合理,减少体育教师人为失误。比如据国内外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正确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力量,加大关节活动幅度,使人能更好地进入运动工作状态。可以看出体育课是否科学合理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就要好好想想在技能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会不会因为认识不到位或在学习新动作时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因而在运动中也常因没有掌握动作要领,违背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征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2、教学环境的细微变化,如果没有及时察觉也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我所理解的教学环境就是学生所存在的物理空间和群体活动的情感交流场所。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固定和变化要时刻关注,比如各个季节教学环境就不一样了,夏天要比冬天身体关节肌肉容易活动开;学校体育老师教学场地的相互交叉和教学内容的不一样;班级学生上课情绪的好与坏是否受到其他课或老师影响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生身体情况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分层教学中跟要注意量力而行。现在的学生由于受现行的升学制度影响,繁重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并占去了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仅靠在校每周二至三节体育与健康课和1节保健活动课来锻炼身体,是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身体快速增长的需要的,正是由于身体素质的低下,在运动中遇到强度较大或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身体好学生的动态变化和注意身体差学生的承受能力,以免发生损伤。
4、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三勤” 眼勤、嘴勤、腿勤。体育课大家都知道我们面对是活动乱跳充满朝气的个体,上课过程中学生不会像乖娃娃,就要体育教师三勤,比如经常不参加活动学生突然去进行集体活动,就要眼勤发现这类学生就要及时提醒他注意保护自己;嘴勤就是要招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那些行为可能存在安全损伤;腿勤那就是在眼勤、嘴勤都没有起作用情况下就要跑去当面指出。
结语:
总之,体育课就是体育教师的主阵地,保护好自己的兵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做好安全防患工作的前提下,重视过程的科学化,细心做好教学,课堂就是安全的学生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