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艳萍
(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水城完小,云南 腾冲 679104 )
摘要:数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会基本的数学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散思维,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又抽象的学科,实践的方式一定是行不通的,此时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也非常可贵,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就成为了数学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思维能力
一、利用情境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这些学生他们的智力正在迅速的发展阶段,个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由于这些学生年纪尚小,因此面对新鲜事物,有非常强的求知欲,他们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也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之一,此时如何利用外界刺激,帮助学生们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的选择学生们熟悉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材相联系,以此来建立更适合学生思考的学习情境,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二)要遵循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众所周知,情境教学法是为了教学而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将教学内容填充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由于情境教育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很多教师没有掌握情境教学法的正确引用方式,所以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设计了过多的教学环节,这样虽然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课堂中的内容较少,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利用情境教学法学到有效的数学知识,此时这种教学方案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效率也是同样低下的。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很容易迷失在数学的思维世界之中,甚至举步维艰,此时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正确的思维引导方式就是数学思维世界的导游教师。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提示,用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一)情境教学策略
为动机激发进行的情境创设,一般用于一堂课的开始或活动的开始。如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视音频功能创设逼真、吸引人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为学习进行的情境创设,应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具体化的教学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等,将对现实生活经过抽象和提炼的教科书知识,通过情境的设计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
(1)把握学生愤和悱的状态和时机,同时对学生的困惑给予高度的重视,考虑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2)因材施教。学生可能表现出同样的问题表征,但是不同学生的疑惑却不同,因此老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困惑,从其根本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3)把握启发的度。无论是启还是发,都是教师力求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思考过程而对其的指导和点拨,因些,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解决办法或答案。
(三)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其核心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重视人的设计。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2)目标明确。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当前所学内容不加区分一概完成“意义建构”也不适当。
(3)学习者的“自我反馈”。让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四)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集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同学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让学生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小组同学们在讲台上讲解这部分内容的知识,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探究学习策略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良好、活跃、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启发。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计划,更可以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建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J].
[2]余亚明.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