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与学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许丹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理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许丹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一中学    2382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物理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而在现代教育中,对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对加强学生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用性;物理学发展;直观性教学
        究其原因归结为以下两点:
        1.首先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而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学生将会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其次物理学的发展史是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而且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可结合实际国情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教育。
        所以物理教育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在初中、高中、大学中都开设了物理的相关课程以及按照知识层次进行的教学内容上的分配。而本人从事的是高中物理的教育工作,是物理教育的重要过渡阶段,所以自然会对其中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浅谈如下。
        一.首先是学生的学可能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物理学习内容上的差异
        初中物理内容少而简单,文字叙述通俗易懂。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不太复杂。只要讲解的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很容易了。而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会从多方面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出来。
        2.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习惯于推理、归纳、论证、总结;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习惯于仿,不习惯于创;习惯于课堂合唱,随声附和,不习惯于独立思考;按通俗的话说:“ 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得答案。”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描述角度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多样,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背得下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则会对如万花筒般变化的题型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信心,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更是无章可循。
        3.知识面及思考能力上的差异
???  高中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课外阅读量少又单一,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不喜欢、更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他们中绝大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


        其次在初中阶段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
?   二.针对以上问题教师的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来应对问题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中物理教师不单是研究高中的物理教材,还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重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内容学习上的差异,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妥善过渡,降低台阶?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首先开始教学时,要适当放慢进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其次,对书本上的概念、定律、定理的叙述,要从多角度且浅显易懂的语言去阐述。最后,对学生想当然的经验错误要及时纠正。
        所以教学中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从而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的阶段,这样才会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整体及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对于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尤其对刚入高中的学生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这样学生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从而间接的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水平。
    4.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不要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问题一手包办,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消化所学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阅读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激起思维矛盾的思考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和活动,使学生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阅读,强调科学记忆,反对死记硬背,当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后,要自行进行整理,把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实际,多多研究学生以及教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常慧. 浅谈物理教学与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4.
[2]李丹丹.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科技意识的培养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11):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