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4期   作者:杨天
[导读] 基于课程教学创新理念的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

        杨天  
        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花桥镇龙场学校 418003
        摘要:基于课程教学创新理念的要求,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应积极探究创新并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策略来展开教学,而思维能力提升教学则是近年来映入教师眼帘的一种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其更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下文,笔者便就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展开一番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润滑剂。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究,还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1.童心不可欺
        快乐的童年、阳光的少年、上进的青年,是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之所以演变成了目前的样子,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全国各地的择校压力,以及父母无力给出解决的方案。其实,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之前,大可不必给学生压的太多,因为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慢慢培养思维能力根本就不迟!建议在学生四年级之前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2.兴趣要培养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的,孩子是有着极强求知欲的。之所以慢慢就不问了,是我们没有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答他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引导好他们怎么去问问题。
        数学问题无疑是可以激发孩子求知欲的!但,关键是要引导好,设问要合适、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更要给孩子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础,切忌直接告诉学生一个结论、一个公式、一个套路,然后让学生去生搬硬套!
        3.培养要科学
        从小学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培养要科学!关于怎么做到科学培养,笔者这里有几点建议:
        首先。步子要放缓一点:刚开始孩子不太适应,不要着急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尤其是不要进行频繁的考试,过难的考试!需要给孩子一点适应的时间,慢慢来过渡!其次,起点要放低一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去做难题、偏题、怪题、所谓的竞赛题!从学校学过的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阅读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步提升问题转化的能力才是关键。最后,周期要缩短一点:小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快,也忘得快。

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理解性记忆,记不牢!学习过的知识三五天之后就忘了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不可着急!笔者建议在尽可能不增加孩子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把学习周期缩短一点!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两个目标,比翼齐飞、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有思维的激发。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在于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引导促进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当然,其中也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统筹考虑,合理的容纳进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的运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的思维水平,课堂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课件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来估一下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我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进行验证(课件操作),通过验证学生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而这个24是怎么得到的,却恰恰是本节课落实知识目标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回忆,忆起一行摆了6个面积单位,摆了4行,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追问,这里的6和4分别指的是什么?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但这仅仅是个猜想,究竟是不是对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适用呢?于是我又让学生在自主的验证中达成共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适用于各种长方形。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转换,由具体的操作到模型的抽象概括与建立,实现了思维能力的成长。
        2.制造难题,激发探究
        有道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疑惑,而有疑惑才有探究。因而,我们可以人为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运算定律”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当中仍然适用,并能根据所学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具体做法是:我先从整数的口算入手,在学生快速、准确的节奏中我出示了一道2.7×39=,顿时学生没有一点声音,我装着糊涂说:“这道题不会做啊?那我们再看一道。”接着我又出示2.7×61=,无疑这道题学生也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于是我又出示2.7×39+2.7×61=,此时个别学生立即算了出来,我追问他是怎么算的?当学生说出他是“联系整数乘法的分配律算出这道题的”想法后,我马上强调这样的题我们就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做。接着出示例题,学生根据之前在学习整数运算中所积累的经验,不用老师教就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了,一点即破的效果在此真真切切的得以体现。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诸位能够持之以恒,不断探索,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玲玲,周世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
        [2]谢艳.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浅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