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良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 214026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实现小学生体能锻炼的直接途径,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平时缺乏适度的锻炼,而传统体系下小学体育课的趣味性缺乏、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课被占用等情况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的体能锻炼机会进一步缺乏。在当下很有必要加强对小学体育课的趣味性建设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
引言:
在目前小学生中近视、肥胖、体制差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将体育课程进行了弱化,这对于平时就缺少锻炼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在体能锻炼这块不断缺失,长久下去将会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虽然目前国家提倡全能教育,注重德、智、体、美的综合培养,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小学生体育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缺少创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作用一直不是很大,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总结出有效的提升策略。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物质文化、科技水平都丰富发达的今天,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太多的新鲜事物吸引着他们的眼球,虽然说对于这一代小学生来说是幸福的但却失去了很多来自自然和身体运动的乐趣,在很多小学生眼里锻炼就是去健身房,甚至是游戏机互动,而对于最直接朴素的体育锻炼却认识不足。从根本上来说是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和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进步进行创新,使得小学生对此的兴趣和关注度不是很高,对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老师、学校的重视到开拓创新后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每个小学生种下终生锻炼的习惯,让他们明白身体是生命的本钱,不是只有在健身房才能锻炼身体,锻炼在体育课、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为小学种下强身健体的良好习惯,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有不断奋斗的资本。
二、目前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现状
1.重视度不高
在教学压力下学校和家长还是以学生的理论学习关注为重,对于体育教学的很多任务和指标就真的只是当成一种任务去突击完成,只是在考核的时候提前突击练习一下,等考核通过又恢复了原样,没有认识到其实本质是为了让学生形成锻炼的习惯和爱好,这就导致了学生的重视度也不高。
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学校的课程安排重视度,很多时候小学生的体育课都会被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占用,而在体育老师心里也自觉觉得体育毕竟不是主课,也就不会计较太多,长久下来这种形式上的默认让体育课被边缘化。
2.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的小学体育课主导还是以老师为主,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是形式的单一,很多健美操、分组运动等缺少科学的组织和竞赛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觉得还没有一起讨论游戏有趣。
3.体育教学场地的限制
在很多偏远和不发达城市或者学校对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场地建设并不是很健全,很多都是一个大操场所有班级在一个场地上课,这样没有针对性,学生很容易出现松散和放羊式上课氛围,教师组织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增强小学体育趣味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1.转变传统观念,增强关注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提倡学生每天“阳光一小时”就是每天都留出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为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实现劳逸结合,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这一点上小学可以投入更多的关注将体育课的重要性灌输给学生,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增加体育锻炼的元素,让学生和老师重新将体育课归于正位,从不占体育课开始,只有按照课程安排扎扎实实上好体育课,学生才会明白学校的重视度。
2.丰富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吸引学生参与
近几年对于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度逐渐增大,大家提倡将传统的民间锻炼方式有效的加入小学的体育锻炼中,比如跳绳、踢毽子、跳方格等等具有民间特色的游戏方式,学习起来简单,实行中安全系数高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民间文化,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即实现了身体锻炼,又接触和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对于开拓他们的学习广度来说是很好的方式。
小学生的好奇心重,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度高,如果将一些有趣的民间游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将是对他们不错的兴趣培养,再加上竞赛性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学校可以设立不同的体育游戏爱好者社团,定期组织学校开展友谊比赛,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起来,让更多的小学生感受到身体锻炼中带来的乐趣、在团队合作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
3.不断完善场地建设
对于小学的发展来说不光要在教学的软实力上下功夫,更要在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室外的运动场地也要有室内的场地建设,这样在下雨天或者雾霾天的时候不能实现室外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体育教学。另外要实现脑力锻炼和体力锻炼的结合,比如现在的虚拟现实,让学生在虚拟投影中进行大自然的探索等有趣的游戏,还有答题比拼等比赛活动。
四、结束语
乐趣是实现教育的第一要素,要实现小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化,就要在趣味开发上下功夫,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大胆应用民间游戏,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将学生的运动细胞调动起来,实现终生锻炼的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亚娟. 小学体育趣味教学实践探讨[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 000(003):231-231.
[2]马活玉. 小学体育趣味化教学的模式探讨[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