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杏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冷坑镇中心小学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小学语文教育的新目标,也是小学语文教师落实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新指导。为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从生活化角度推进作文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核心素养视角下审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范畴入手,推进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课堂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写作时经常会面临“无米之炊”的局面,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佳、写作能力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会写、爱写、愿写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角度入手,去优化作文教学。同时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将作文教学具体化,具体方法如下:
一、语言:立足生活,斟酌字词,细致观察,具体描述
观察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资源、找准写作重点、具体化写作的开始,所看变为所思,所思融为所写,自然能够基于看和感谢出具体而又丰富的文章。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无法具体且细致化的描写出具体的语言文字,是因为学生们没有真正捕获细节,从细节去描写,自然无法有效的建构语言。
为了让学生丰富语言建构,斟酌字词,具体描述。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做细致的生活观察,让学生们具体观察各种生活中的实物,基于具体观察,鼓励学生做细致描述,帮助学生建构语言文字。
如就“春天”,大部分学生都会从常态入手写作,如鸟儿回来了、花朵嫩芽了、小溪融化了...太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在细致的观察下,有的学生会写到“蚂蚁悄悄的出来散步”、“树木长出了不同的头发”,这样的描写趣味而又具体,且来源于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写作更到位,描述更符合实际。
二、思维:分析生活,清晰条理,厘清顺序,明确结构
学生在参与写作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上文不对应下文、词不达意、逻辑顺序不佳、整体结构分离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作文整体之间缺乏关联,可读性较差,文章的艺术色彩降低,也从侧面表现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单一化。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将着力点房子学生的思维培养上,要让学生能够条理清晰、顺序明确的将整个作文框架进行清晰的梳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将上下关联、清晰具体。因此,教师可以立足生活实际,带领学生分析生活热点话题、热点事件,开展“以说促写”,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想法、见解等,在有逻辑、有顺序说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梳理清晰自己的写作思路。
如就“疫情——大爱无疆”这一生活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基于自己的了解以及体验,分享、阐述自己所经历的、所思考的,在清晰的说的基础上,学生们获取了无限的写作具体思路,所说化为写,写的难度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思维也科学梳理,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有效提升。
再如为了梳理学生的写作思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做教学辅助。让学生们通过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初步的作文框架建立,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在后续写作时框架不清晰,也能够让学生将整个写作活动纳入到框架范围之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有着积极辅助作用。
如就“我的母亲”这一写作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如下思维导图:
三、审美:学会赏析,分析文本,积累素材,巩固资源
为了让学生能够写出文辞优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学会赏析,让学生在赏析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积累。
赏析的对象主要是阅读文本,即从“以读促写”的角度发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会写,且懂得文本中的词句优美。小学阶段所选择的大部分文本实际上都来源于生活实际,具有生活化色彩。在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时,教师可以从文本入手,采用新式教学方式,将阅读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双向角度进行文本赏析,从而获取写作素材,在模仿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
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创设发为学生直观展示小兴安岭的各种独特风光,让学生们在视觉冲击下仿佛进入了生活实际画面,从而感受作者在描写时语言文字之巧妙,实现多向赏析。教师可以让基于阅读文本,引导学生们模仿文章进行“美丽的家乡”仿写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四、文化:巧设命题,文化补充,加深理解,驱动写作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带有生活化气息的命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参与进行命题设计。这样及能够让学生实现文化的理解与应用,又能够让学生在解剖生活化命题的基础上,加深对命题的理解,进而驱动学生的协作开展。
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文化知识补充,就命题做横纵向拓展。
如在学习“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们补充当地的各种各样的好地方,进行文化传输、文化补充,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命题,根据自己的命题阐述自己记忆中难忘的好地方。这样的趣味活动既能够驱动学生写作,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命题的学习与理解。
五、评作:鼓励评价,学生共享,进行展示,提升认知
为了让学生们获取写作自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作文教学做一个完美收尾。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就要注重评作环节,不能忽略该环节。该环节能够让学生们分享、赏析彼此的作文,能够通过点评他人的作文,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教师在指导评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认可、夸奖,能够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展示学生的作文,实际上也是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有着独特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改变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的评作环节。要突出学生在评作中的主人公地位,带领学生们参与到评作活动中。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认知,教师也要注意在点评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认识如何写作,明确自己写作的优缺点,进而在下次写作时扬长避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结束语:
从核心素养背景下审视作文生活化教学,实际上是将核心素养理念融会贯通育生活化教学实践中,实现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的综合提升。它不仅能够有效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多个环节,更能够通过教学环节优化,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从而在生活化教学视角下促使学生会写、爱写、愿写。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9-10.
[2]江凌寒.浅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思考[J].好日子,2020(25):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