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腊华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中学龙岗小学 广东深圳 518116
读书交流会背景:
学校推广学生阅读名著,《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难度最大。家长们暗地里十分担心,孩子们年龄小读得懂这本名著吗?这次读书会的交流主题是校长拟出来的,她和老师们也旁听了这次交流会。我们都很好奇,青春期的孩子对这个话题会有怎样的认识呢?能把这部名著读到什么程度呢?
读书会交流主题:贾宝玉应当娶林黛玉还是薜宝钗?
生:我先发言。我认为贾宝玉应当娶林黛玉,我的理由是他和林黛玉前世就有缘份。林黛玉是一棵绛珠草,贾宝玉是三生石。林是为了报恩来到人世间。所以贾宝玉最应当娶林黛玉。(点评:发言观点有理有据,能联系第一章来谈。好!)
生:我也觉得应当娶林黛玉。他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话,感情特别好。如果不是因为家族的原因,他们肯定会在一起。所以我认为贾宝玉应当娶林黛玉。(点评:孩子们虽不能诠释社会环境的原因,但也能隐隐感悟出来。这个回答符合六年级孩子的认知思维水平)
生:我与他们两个的意见不一样。我认为贾宝玉应该娶薜宝钗,因为薜宝钗能拯救贾家,林黛玉没有这个能力,娶了她不会有改变,而且林黛玉老生病。薜家十分富有,可以帮助到贾家。所以我觉得贾宝玉应当娶薜宝钗而不是林黛玉。(点评:孩子的表达与现实社会联系特别紧密,这就是他对现实的观照。孩子虽小,但他从小说、影片、生活现实听到看到的并不少,这些都成为他们独特的阅读生活经验。孩子们就是在这样阅读交流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男生相对思维较理性。)
生:我与他的观点相反。我认为贾宝玉最应该娶的是林黛玉。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感情最深厚,林黛玉心里想什么贾宝玉都知道。
生:而且林黛玉的病都是因为贾宝玉而起的,是心病。贾宝玉娶了林黛玉了,她的病自然就好了。(点评:孩子点出心病才是主要原因。很有深度!如果能以书中一个小例子做佐证,就更有说服力。不过孩子竟然提到心灵之痛,确实是我的预设中没想到的。这不正是爱而不得的痛吗?)
生:她的病病了那么久,请了很多名医都不见好,怎么可能好呢?(点评:孩子们完全将自已融入到书中,感受主人公的命运。)
生:而且她的病极有可能是肺结核,在那个年代很难治好的。(点评:孩子补充从黛玉咳嗽中提到她有肺病,读书多细致。老师都想不到。)
生:林黛玉是心病,身体的病是因为心病而起的。而且我不赞同的理由还有:林黛玉也是很支持贾宝玉考取功名的。她建诗社,帮贾宝玉用小楷抄写都是支持他上进的。而且你怎么知道她和贾宝玉结婚了,贾宝玉就会放弃去考试中举呢?(点评:反问得好。意思是黛玉不会拖宝玉的后腿,他们是在一起进步的。爱是会促进两人成长的。爱多美好!赞叹!)
七嘴八舌:林黛玉帮贾宝玉抄写并不是贾宝玉真的爱读书,而是为了应付贾政的检查呀......(点评:这种声音很多,宝玉在书中似乎不爱读书的典范。只是宝玉不喜欢为了应试去读。这一点是小学生读不出来的,我们不拔高,要提倡说与年龄相符的话语,不要说成人说烂了的话。)
生:就算是贾宝玉娶了林黛玉家庭生活会过得差一些,也不一定。(点评:孩子要表达的还是重情这一方面。她在为自己的观点补充另一个理由,好!)贾政的大儿子贾珠不是还有个儿子贾兰吗?他也中举了。他会帮着撑起贾家的,又不是贾宝玉一个人的责任。再说了,还有贾政,皇帝让他继续当官了呀?(点评:这一段话中隐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了,为了家族就应当牺牲自己的爱情吗?家庭责任与个人幸福之间如何平衡。)
生:我认为贾宝玉应当娶薜宝钗。薜宝钗非常能干,那么大的薜家是她撑起来的,薜蟠是个纨绔子弟。薜宝钗在贾府特别讨人喜欢,特别阳光。书中说贾府上下无一不喜欢。而林黛玉体弱多病,爱生气,老是哭哭啼啼的,跟贾宝玉之间也是经常闹矛盾,娶了她也不一定会幸福。娶了薜宝钗贾家还可以延续富贵。(点评:继续陈述理由,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来分析,极有说服力。)
生:可是贾宝玉根本不喜欢薜宝钗呀,他中举了后出家了。他也不管贾家了,还是没有幸福。林黛玉死了,贾宝玉就觉得心空了,人生没有意义了。他爱的还是林黛玉,即使有荣华富贵,他也不在意了。(点评:这个理由补充得好!心空了,不在意荣华富贵了。从人生意义的角度去回答,情在宝玉的心中最重要。)
生:为什么一定要荣华富贵呢?贾宝玉娶林黛玉,过上平民自由的生活不好吗?(点评:绝对是出乎意料的一个点。
当前面孩子都在纠结在富贵与情感两难中,这个声音突然跳出来,为我们呈现了思维的另一面,人生价值观不同)
生:我觉得过去女孩子的婚姻自己作不了主,都是父母决定。贾宝玉不喜欢薜宝钗,但是日久生情,结婚后可以慢慢培养感情的。而且书中说了这样的话,他慢慢也和宝姐姐说话了。(点评:比较中庸的观点。但是提供了思考的另一个角度。也是我没想到的。)
生:可问题是宝玉出家了,他不给机会去培养感情啊。他出家了。贾家最后还是败了。(点评:孩子把两个问题都回答了,直指小说的结局。出家了,对感情失望其实是对整个社会制度失望了。长大了,孩子们慢慢读就能读明白。)
生七嘴八舌:有时候感情也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的......不喜欢在一起太痛苦了。(点评:太有趣了!不能不说,也太对了。)
生:我认为贾宝玉应当娶林黛玉。人生短暂,既然娶林黛玉和薜宝钗都是败落,那为什么不和自己喜欢的人快快乐乐过一生呢?
(点评:数学小才子的思维确实与众不同。本课金句!)
生:有时候有些人在一起总难相互喜欢。人生知己太难得了。(点评:孩子们学过了《伯牙绝弦》,五、六年的阅读经验告诉她,知己难得。读书交流就是思维的碰撞,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吸纳别人的意见,懂得吸纳了,这就是进步。)
老师:琰琰,你的观点是不是又改了?
生大笑,七嘴八舌:你刚才说贾宝玉应当娶薜宝钗,这会又在为娶林黛玉找理由。
生:我觉得把两个都娶了吧。(点评:当这个观点抛出来时,我一下子蒙了。可实际上,这种表达有何不可呢?是我们老师的思维太拘于一隅。)
生:以前的妻与妾地位不一样的。(点评:孩子们又在调动以前的阅读知识与经验。更难得的是,她的这句话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生:林黛玉那么清高,肯定不会同意作妾,薜姨妈那么富贵,也不会同意女儿作妾。(点评:紧扣文本。转得好!不至于空泛)
生:是的,妾是那些穷人家的女儿才肯去做的。妾在家族里完全没有地位。你看赵姨娘谁都不待见,连她女儿探春都骂她。(点评:再转,回扣文本,转得好!)
老师:是的。古代娶妻娶德,娶妾娶色。正出与庶出的子女地位差别很大。妾可以多个,妻只有一个,妾最被正妻看不起。所以王熙凤看不起赵姨娘,王夫人更是。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来,实际上蔡蔡说的是两个都好,就都娶了。是这个意思吧?(点评:当孩子们表达不清时,需要老师华丽出场,点拨,帮助理清思路。此时的导是必须的。)
老师:可是孩子们,人生就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苦痛,有两难的选择。娶林黛玉有好处,娶薜宝钗也有好处。当两个都好,我无法全部选择,就会产生痛苦。所以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
全班学生:十之八九。(点评:孩子们居然异口同声。语用价值的体现就是运用,再运用。)
生七嘴八舌:可是老师,书中没有两难的选择。贾宝玉是因为丢了玉糊涂了,被家里人安排娶的薜宝钗,那不是他的本意。如果他没病,给他一千次的选择还是林黛玉。没有两难的选择。(点评:孩子们的回答又一次出乎意外。“给他一千次的选择还是林黛玉”,说得多好!真情可贵!真心为孩子们点赞!)
老师:我同意你的观点。
生七嘴八舌:因为他们两个太懂对方了。是家族让他们两个结婚,他的婚姻不能自己作主的......(点评:有孩子还沉浸其中,如果此时,我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理由作支撑点更有说服力。)
生:是的,有时候你娶的人不一定就是你喜欢的那个人。(点评:金句!)
老师:说得好!这就是矛盾。(点评:终于绕回到我的“人生总是面临两难选择的点了”)
老师:这就是人生,纵有不如意,我们依然向往。人生面临很多个无奈,很多个两难。这就是人生。
生:人生得一知己太难了,我们要珍惜。(点评:到位!难得才可贵,珍惜当下遇到的人,珍惜真情。)
老师:如果书中写贾宝玉和林黛玉最后结婚了,花好月圆了,你觉得意义大吗?虽然这个结果都是大家愿意看到的。这部书没有大的矛盾,小说的可看性就不强了。无论选择林黛玉还是选择薜宝钗,都是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人生态度。你们的争论没有谁对谁错。读名著就是读人生,就是读我们自己。(点评:稍有点拔高。不过思辩能力往往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生 :我觉得贾宝玉无论林黛玉还是娶薜宝钗,都是一种缺憾,这就是人生真正的魅力!(点评:真是膜拜我的学生!人生是个修行的过程,因为有痛苦,有小确幸 ,也总有缺憾。也总渴望圆满,才会有祝福,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老师:为灵灵这句话点赞!孩子们,读书交流结束了,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再说下去,但是你们可以下课思考与讨论。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思考:读书离不开交流,这节交流会在思维碰撞中生成了太多可贵的东西,孩子们收获满满。下课后,孩子们又如饥似渴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不为考试而读,只为愉悦身心。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还会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