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课文教学要以落实阅读能力为核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张静
[导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熊宁宁老师认为,长课文能让学生从阅读初期,
        张静
        北京市平谷区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熊宁宁老师认为,长课文能让学生从阅读初期,就有从整体上观照文章的初步意识,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进行自主阅读,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阅读者。长课文具有以下特点:1.体裁活泼,多是童话、民间故事、小说,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2.结构清晰,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分清各个情节或故事的各个阶段;3.图文并茂,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讲解长课文,不需要面面俱到,避免课堂上“零敲碎打”。将长文讲短,根据文章特点,依据课后题,选取合适的阅读能力训练点,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这样,不断累积各个阅读能力点,学生会逐渐形成扎实而深厚的语文素养。
        一、提取信息,读清文本内容
        将长文讲短,可以让学生从较长的文本中提取有用信息,提炼、概括,精简学习内容,依据课后题的阅读训练点去粗取精。例如《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全文由狗熊发布通知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相似,四次通知对应四次情节发展。
        在提取信息的同时,明白“通知事情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所以,提取关键信息,就是这篇课文的着力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提取关键信息,提升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借助课文插图,从重复的故事情节中理清层次。先让学生找出四次通知,然后对比四次通知。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发现四次通知中缺少的要素。在充分提取信息后,学生最终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重要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虽然是长课文,但整个教学环节清晰明了,学生活动有明确的指向性。
        二、整体感知,读懂文本层次
        (一)梳理人物关系,厘清情节
        想要整体感知长课文内容,就要抓大放小,让学生从整体入手,读懂文本层次。《小英雄雨来》中人物关系较为复杂,为了读懂人物关系,学生以“雨来”为中心,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绘制人物关系图。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小说中人物结构关联。这是将长文讲短的有效手段。几分钟之内,学生就把文中出现的近九个人物串联起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同时,也为给每一部分拟小标题做好了框架准备。
        (二)学会拟小标题,整体感知
        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可以先尝试给每一部分加小标题,然后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采用“摘录法、概括法”等思考“雨来在做什么”或者“雨来怎么样”,得出小标题。如: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智斗小鬼子、河沿上枪声、雨来没有死。然后串联小标题,用几句话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核心内容,整体感知长课文,从中培养学生精准概括的能力。


        三、作出评价,读明文本内涵
        判断学生对文本是否读懂,可以针对文章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的学习。核心问题阅读容量大,语言内涵丰富,尤其是对人物或情节进行评价,学生由文字表象走向人物形象,真正理解文本。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中,“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是本课的核心问题。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就可以引领学生逐步走向文本内容深处,体会人物形象。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在关键地方停下来作标记:在危急时刻,雨来勇敢地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这是英雄之举;面对日本鬼子威逼利诱,甚至枪毙,雨来没有说出半点秘密,这是英雄之举;在枪响之前,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机智脱险,这是英雄之举;“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雨来学习的课本内容,这是英雄之举。
        六下《金色的鱼钩》也要求评价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也可以从评价人物入手,聚焦英雄形象,贯穿整个课堂,实现核心价值观和关键阅读能力的双效增值。
        四、实际运用,补充文本留白
        长课文可以将文本讲短,也可以将文本讲长。合理运用教材文本的留白处,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在想象中体验,并以文本为支点,构建全新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中写了狗熊通知大家,但究竟是如何告知的,没有直接叙述,这就是文本的空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和实际生活经验,想象留白部分。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课后题是“和同学们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牛郎织女》单元主题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处理这些训练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空白处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补充故事、创编故事,从而形成情节前后发展的真实体验,与自身相联系,学以致用。
        五、长课文教学模式
        综观统编教材中的长课文,童话故事、童话、小说等文体较多,由于单元语文要素不同,不同单元的课文会有不同的阅读训练点。教师要精准把握阅读要点,在保证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优先关注课后习题。长课文的教学一般可以概括成以下模式:看单元要素→分析课后题→找准阅读训练点→长文阅读实践→课堂交流提升→积累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遇到长课文这样的难题时,要敢于深入研读教材,积极实践直至解决问题。通过对“长课文”的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精准阅读训练点,落实阅读能力,归纳出“长课文”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宁宁.夯实基础螺旋式发展——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分析[J].小学语文,2017(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陈先云.语文教学应当轻装前行——统编教科书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小学语文,2020(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