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周新星
[导读] 我国一直大力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努力为人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园。
        周新星
        安徽省合肥市元一名城小学   230000
        摘要:我国一直大力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努力为人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园。在教育领域中,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小学是孩子们思想观念的塑造期,高效率、高质量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大程度地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安全教育;教学有效性
        引言: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对于外界的认知较少,正是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可塑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个时期的特殊性,把握时机提高对孩子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教育,逐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保障其安全健康的成长。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在小学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孩子们对道德、法治形成认知的基础,对其未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时机。虽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校不够重视,忽视了这门学科开设的初衷,教师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带着学生梳理教材中的知识,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孩子们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弱的事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这门课程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有的学校甚至将道德与法治课私自改成数学、英语等的文化课,让孩子们完全失去了在校接受规范专业的安全教育的机会。其次,有不少家长不把孩子的思想与道德教育与安全意识的培养放在心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的成绩好就够了,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懂得道德与法治,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这样的家庭教育思维,导致孩子们在未来难以成功辨别各种安全隐患,十分不利于其发展与成长。因此,学校和家庭两个因素为安全教育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孩子们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培养其安全意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实现途径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直观呈现给学生、或者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更为具体的、形象的给出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理解并消化。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乏味枯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折磨”。如果教师不能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的教学有效性与质量就始终难以提升。因此,这门课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孩子们创造出有趣、有意思的课堂,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课程知识,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例如,在进行《家中安全与健康》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清楚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并教导孩子们提高安全警惕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危险的发生,如果不幸发生危险情况,也要能够在危机中脱困。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备课阶段准备好与家庭安全事故相关的图片或者新闻报道的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们,这样感官上的刺激更容易让其对这些安全隐患记忆深刻,并对家中电器、火等安全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保持警惕。在将这些安全问题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还不够,教师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详细解决方案。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不仅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内容也会被学生牢记在心。
(二)安全问题场景模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帮助孩子们在面临相关的安全问题时,能够沉着应对,进行自我保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后,还可以在课后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安全问题的场景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些安全问题的掌握情况,对于不规范的操作,还可以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的安全保护。例如,在进行《红绿灯,在站岗》的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熟悉基本的交通规则,并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交通安全问题,在我们日常出行中应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等,此时教师就可以设定过马路的场景。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这样真实场景的模拟,孩子们才能更透彻地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自我保护。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小学法治与道德这门学科与数学、语文等这类文化课相比而言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个不同体现在它没有形成固定的知识框架,尤其是在安全教育这个方面,更是没有固定的理论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锻炼其识别安全问题的能力以及面对实际安全问题的反应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增强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教师在完成一个安全问题的讲解之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在互动的过程中及时改正其不正确的理解。
结束语:综上所述,安全可谓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只有保障自身的安全,才能追求并实现的人生目标。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如何有效实现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得以在实际中操作的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带给同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启发,有效地实现安全教育开展的意义,确保提高每一个孩子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7,(23).
[2]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04):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