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下)   作者:罗婷方
[导读] 农村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农村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数量的提升
        罗婷方
        湖南省祁阳市大村甸镇烟竹完小    426175
        摘要:农村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重点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农村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数量的提升,只有数量有所保障才能确保质量的提升,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到农村薄弱学校,通过当前这类学校学生流失现状的剖析,来探讨如何解决或者改善学生流失严重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现状及对策
        农村薄弱学校生源的稳定与否直接会影响农村的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但是从近几年来看,该类地区的学生流失率比较高,或者是辍学打工,或者是进入城市学习,但是不论哪一种都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更不利用城乡教育的平衡性发展。本文对此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对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进行剖析,给出合理的改善建议,助力该类学校的教育发展。
一、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现状
        农村薄弱地区的教学条件较弱,硬件设施也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其升学率的降低给很多孩子的去留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很多农村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他们选择让孩子留在某个学校上学不仅会考虑它的软硬件条件,也会从升学率等方面来考察,农村薄弱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软硬件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很多家长会考虑到师资的问题、考虑到教学设备的问题,在考虑到升学率问题等,让孩子离开农村薄弱地区的学校,这种现象目前来说还比较严重。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当地家长会认为农村孩子上学不如早点工作挣钱,因此可能会因为教育理念或者个人家庭困难而选择让学生辍学打工。但是整体来看,农村薄弱学校学生的流失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影响了农村教育,也不利于农村地区孩子的未来成长,这需要政府或者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引起重视,尽快的予以解决,引导孩子们能认可当地的教育,选择上学或者说选择留在当地上学,增加升学率。
二、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原因剖析
        近几年,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薄弱地区的学生流失现象更是备受关注,大量的生源流失降低了老师的教育热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需要对此进行重视,本文尝试对当前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剖析。
        (一)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不足
        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例如投入资金为学校置办桌椅板凳,或者增加图书资料以及电子阅览设备等,但是这种措施在农村薄弱地区仍然实施的不够到位或者说不够普及,例如,当前很多农村薄弱地区的教学仪器仍然不足,尤其是缺乏音体美相关的先进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方面的需求。但是很多农村孩子依然想要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因此选择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是当前农村薄弱地区学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民对优质教学条件及升学率的需求
        虽然农村经济条件差一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农民也开始重视教育问题,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因此很多家长就会向往城市的教育,认为城市教育的软硬件比较雄厚,希望自己孩子可以从城市获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再加上城市的孩子升学率比较高,高希望就促使他们让孩子离开农村进驻城市,这就导致了农村薄弱地区孩子的大量流失。
        其实造成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师资问题、政策倾斜问题、教育理念问题等,再次不再一一阐述,但是不论那种因素也都预示着这类地区教育的不足,生源的流失就会影响农村教育质量,因而相关的教育学者专家以及政府部门应当不断推进对此问题的解决。
        (三)师资力量薄弱,留人待遇缺乏吸引力
    农村薄弱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再加上学生流失问题,经济支持力度更是不够,因此也在另外一层面对师资力量的丰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来看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学生进一步流失的原因之一。

具体而言,农村薄弱地区经济落后、软硬件设备不足以及职称晋升等受限,因此很多人不会选择去农村薄弱地区上班,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会首选北上广。此外,虽然有些老师选择进入农村薄弱地区也是为了当其是一个翘板,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努力考出去。更重要的是该类学校留人政策缺乏吸引力,不仅工资低,而且待遇也不够多元化,尤其是针对这些支援农村薄弱地区教育的老师缺乏特别的关怀或者说补贴等。留人缺乏吸引力就容易造成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流失等,最终影响的是学生生源的稳定性。
三、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薄弱学校学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重点环节不可忽视,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如下几种对策,希望对解决农村薄弱地区学生生源稳定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提高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城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从各种政策上予以倾斜,但是想要实现平等条件还是存在很大努力空间的。因而本文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薄弱地区的教学条件,增加人力物力的支持,建设新时代的校园,配备健全的教学设备,满足学生对于实验的需求、对于实践能力提升的需求,尤其是要提高与新时代接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供应能力。除此之外,为了丰富农村薄弱地区的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本文认为还可以充分发挥当地优秀企业的力量,设置一些捐赠教学设施或者是冠名某些设备等,让他们助力教学条件的改善。
        (二)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升学率
        农村薄弱地区既然软硬件不足,那么就可以考虑将一些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最大化的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价值,例如可以多个学校之间借用教学设备或者教学场地,相互弥补不足,发挥优势,同时还可以整合一些网络教育资源为自己所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升学率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只有升学率高了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留下来,降低学生流失的概率。此外,还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优势,将城市中很多教育资源与农村薄弱地区进行共享,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将一些学习资料或者讲课视频等进行网络传输,虽然农村孩子无法进入到城市学习,但是他们依然可以掌握城市的教学水平,体验他们的教学环境等,这样也可以从资源整合方面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助力农村薄弱地区学生的学习提高,最终实现对于升学率的提升。
(三)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先留老师再留学生
        影响农村薄弱地区教学质量以及升学率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教师福利待遇低,尤其是与城市相比,因此很多老师不愿意去这类地区,这样就导致教学质量没有强有力的师资力量支撑,因而降低,直接影响到升学率等,升学率低了就会影响生源,生源少了就会降低学校收入,这都是连锁反应,因而想要控制学生流失必须从教师待遇提升入手。例如,对于农村薄弱地区的任职老师除了基本的工资待遇之外还可以增加一项“支援农村教育津贴”与“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并行,但是该金额应当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长,从而用切实有效的利益来吸引更多的老师留下来。
        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农村薄弱地区从硬件和软件上来说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再加上政策上倾斜城市教育发展,很多学生选择在了辍学或者进入城市学习,长此以往学生流失严重,但是这种现象如何不加以控制势必会影响到农村的教育,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提出了几种具体的改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借鉴,助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光敏.中职生流失现象的探讨[J].学苑教育,2020(29):9-10.
        [2]纪冰心.应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流失的策略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0(18):140-141.
        [3]汤亚.用自制“水土流失”教具建构学生对比实验概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