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韩晓乐 张凤玲 赵碧莲
[导读] 研究分析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
        韩晓乐   张凤玲   赵碧莲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位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过的体位固定法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以及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更理想,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预后总发生率(12.50%),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颈椎功能,降低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体位固定改良法;颈椎后路手术;疼痛度;颈椎功能;不良预后

        目前临床通常使用马蹄形头架进行颈椎后路俯卧位的头部固定,并加以颅骨牵引达到固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固定方式有着固定不可靠、调节不方便等缺点,改善颈后路手术时体位固定时临床手术以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就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疼痛的改善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位法护理干预,将马蹄形头架对头部进行固定,方形垫垫于躯干下,海绵护膝[2]。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过的体位固定法护理干预,采用头架固定头面部、敷贴护眼、水囊袋护膝、软枕护足、俯卧位架护躯干,五种护理措施形成统一的规范操作,规范管理患者的体位摆放,由专业的。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统一的、规范的护理干预[3]。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4]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5]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满分为50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预后情况,其中包括头面部压伤、眼部病变、颈髓损伤,总发生率=(头面部压伤例数+眼部病变例数+颈髓损伤例数)/组内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卡方检验,本次采用SPSS 21.0版本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对比P﹤0.05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更理想,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颅骨牵引弓的有效性可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理轴线,使患者颈伸稳定,前额和颧骨受到的压力减轻,全身固定处于良好状态,有效防止术中对血管、神经和硬脊膜等的误伤,保持颈椎生理弯曲就可以有效防止术后颈椎反屈畸形。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更理想,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见不良预后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头面部皮肤压伤,占6.25%;有1例患者眼部病变,占3.13%;有1例患者颈髓损伤,占3.1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预后总发生率(12.50%),对比两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颈椎功能,降低术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清, 卢鸣赧, 李若琳. 体位固定改良法护理干预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年40卷14期, 2019, 40(14):1811-1813.
[2]王春芳. 改良综合体位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4):285.
[3]宋信艳. 护理干预对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 人人健康, 2019, No.506(21):286-286.
[4]霍明娜, 尚静波, 李仁波. 正强化理论护理干预对颈椎病术后康复治疗患者颈椎功能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02):93-98.
[5]宋云娅. 颈椎前路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v.19(67):346-347.
一起发表
作者简介:韩晓乐,女 ,1990年01月生,河北张家口人,护师,副护士长,研究方向:护理学   单位: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