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6期   作者:侯瑞雪 梁晓露 邵富荣
[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侯瑞雪   梁晓露   邵富荣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二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模式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应激反应(舒张压、心率)及术后24h疼痛程度。结果:术前1h、肿瘤切除时,研究组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轻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术后疼痛;影响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手术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应激反应及疼痛感,不利于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健康恢复。因此针对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占位性块状突起赘生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肿瘤的起因较为复杂,与多种致癌因子密切相关。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其中手术是一种通过切除病灶阻止病情进展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但由于其为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我院9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2016年1月~2019年1月),均为良性肿瘤,患者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女28例,男18例;年龄27~59岁,平均(42.35±7.59)岁。研究组26例,男20例;年龄26~60岁,平均(41.71±7.84)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模式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发放我院自制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健康手册,适当给予心理安慰,告知日常注意事项,术后给予体位护理、饮食指导及疼痛感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设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密切观察患者行为表现,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邀请心理学医生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心理疏导;同时结合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个体特征等,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可采用微信平台、健康讲座、“一对一”深入讲解等方法,确保患者健康认知有效提高;②术中: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配合应用“正性暗示”,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术中采用加热毯;③术后: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手术非常成功,叮嘱患者尽量减少头颈部活动、减少发声,并采取意象疗法、音乐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同时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帮助完成如厕、饮食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疼痛程度。应激反应指标主要对负性情绪、血压和心率进行评估,术前使用血压仪、心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测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数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感,分数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激反应
         术前1h、肿瘤切除时,研究组舒张压、心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


         2.2疼痛程度
         术后24h,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1.20±0.81)较对照组(2.14±0.93)分低(t=5.169,P<0.001)。
         3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升高,发病和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基因遗传密切相关。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而言,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以及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感,必须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以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并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心态,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甲状腺肿瘤虽为良性疾病,但手术具有侵袭性,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且术后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康复治疗,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对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对研究组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增设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研究组术前1h、肿瘤切除时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护理干预融合体位、心理、饮食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可为老年甲状腺瘤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本研究中术前对甲状腺瘤患者心理、健康认知等进行综合评估,结合患者个体特征制定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开始前适时应用“正性暗示”,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促使患者以平静心态接受手术,从而降低术中血压、心率波动,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可尽量减少患者术中体温流失,对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术后联合应用意象疗法、音乐疗法,可转移患者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疼痛感。
         目前临床外科手术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会使患者心理及生理发生较强的应激变化,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紊乱、行为异常等。而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及生理反应,在术后24h麻醉效果过后,表现最为强烈。因此,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会出现一定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导致术后疼痛感加剧,故有效降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而减轻术后疼痛尤为重要。
         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使其认识到术后疼痛是肿瘤患者手术后常见的正常现象,增强患者对疼痛的接受能力,有效调整患者HR及血压水平,进而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2)头颈部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有效的指导锻炼,为患者术后保持舒适卧位奠定良好基础,减少术后因头颈部卧位不适出现的疼痛,此外帮助患者将头颈部抬高,并使用气垫圈,有效帮助患者术后减轻身体对头颈部的压迫,改善头颈部肌肉紧张程度,减轻患者颈部的疼痛感;(3)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抑郁、担忧等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应激反应,进而有效降低患者HR及血压指标,避免生理应激反应加剧,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并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结论
         综上所述,甲状腺肿瘤疾病行手术治疗时,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同时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郭艳阳,马静.不同体位对甲状腺肿瘤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0(18):98-100.
         [2]马力.PDCA循环对降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9,38(21):3349-3351.
         [3]黄月丹,郑学高,陈俐娜.循证护理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肿瘤杂志,2019,30(1):52-55.
         [4]李国英.单纯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19(12):64-66,77.
         [5]王运利,郭建琴,韩玉英,等.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9,28(2):186-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