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香
湖南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还要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育的机会,融合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使学生拥有美好的品格,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深刻认识立德树人的积极意义,跟随教师的步伐,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利用名人故事来传播德育知识、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设置德育实践活动,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希望借助课堂教学的手来指引学生走进德育,使学生知道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与周围人一起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的成长。
一、利用名人故事来传播德育知识——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成长中是需要榜样的,而名人作为在某一方面获得巨大成就的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利用名人故事来传播德育知识,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念。教师围绕课本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名人的故事中获得启发,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健全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学习“少年中国说”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少年中国说》的内容,体会《少年中国说》中的精神,熟悉梁启超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了梁启超教育孩子的故事,使学生通过故事来认识梁启超,了解梁启超教育理念的哲理性。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知道了正是由于梁启超的教育,才使得他的孩子们获得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懂得了很多的人生道理,成为了社会的栋梁。学生表示会向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反思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
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深化学生的思考。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丰富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教师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育中,给学生展示了德育的风采,有助于学生结合知识来分析、来理解,进而践行德育理念,丰富德育的内涵。
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志愿军战士的精神,认识到伟人的情感,树立为国奋斗的理想,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抗美援朝的战争的历史资料,使学生阅读毛岸英的光荣事迹,体会毛泽东在痛失爱子之后的表现。学生结合历史资料和课文内容,对文章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表示会像毛岸英一样,像无数的抗美援朝战士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奉献自己。
三、为学生设置德育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实践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德育知识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掌握德育技能,应用德育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为学生设置德育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实践作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专项指导,让学生获得强化训练,进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实力。
在学习“自相矛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从故事中吸取经验教训,做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德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对德育的理解来展示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宣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学生一听说是自主实践,都显得很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结合在一起,回想自己的生活,汇总了生活中的案例,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和制作,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了出来,提到了自己对德育的思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获得了强烈的实践体验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为德育的发展提供支撑。
总之,本文通过利用名人故事来传播德育知识、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学生设置德育实践活动,健全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丰富了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实践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立德树人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怎样利用语文知识来发展自己的德育,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了解了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了教育方案,优化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使得学生有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也汲取了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形成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习惯,将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与活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116-117.
[2]彭贤明.顺应天性 守护生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