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期   作者:陆太周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由多种教学因素有机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

        陆太周
        茂名市茂南第一小学     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由多种教学因素有机构成的动态发展过程,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系统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活动的工作效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常错误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占据语文课堂主位,迫使学生只能机械地跟随教师学习,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更有甚者会让学生逐步失去学习阅读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呢?
        一、巧创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借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质量。要知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其他学科中,常见的思维训练常借助本学科中所设的概念、定理、公式等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等活动来进行;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常借助语言训练直接进行。这也就是我们所见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借助语言教授语言,而语言的本身就是教学的内容,并非是传递知识的凭借或媒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接受语言所传达的感性的或者理性的情感信息,都需要通过感知、联想、体验等形式进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真正地理解、接受语文阅读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阅读知识产生自信心,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参与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借助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受情境的熏陶,与此同时,为教师阅读提供特定内容和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并以一种形象可感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本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促使其对阅读产生兴趣。不可否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离不开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结合适当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阅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创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逐步进入阅读文本中的情境之中,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学习兴趣,令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为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与习惯,激发学生阅读思维,该教师在教学之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将蒲公英的变化借助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入了解课文,引发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融相合的美好情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实现对文本认识的深化和情感的升华。


        二、挖掘文本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本质就是借助语言工具,表情达意,尤其是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因素,以情寓理,以情动人,这也就是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显著差距。在实际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知识的内驱动力,就必须在阅读文本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借情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阅读文本中所表露出的作者的爱憎之情,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逐步掌握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字词句篇中所蕴含的含义。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妈妈的葡萄》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该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里的‘葡萄’代表了什么?”等等,通过让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想象,让学生体会这“葡萄”之中所饱含的伟大的母爱,从中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有效运用提问艺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有效的运用提问艺术,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感悟文本。常用的方法:一是精心设计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以一个主要问题贯穿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朗读课文,深入文中去感悟。可以文本的中心句设计主问题,文本的中心句,是解释其主旨的句子。
         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主要围绕“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依据,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的文章可以根据过渡句设计主问题,抓住这样的句子设计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高效率的感知文本内容,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进而领会文章的主旨,达到真正读懂文本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生活,激励学生语文阅读
        常言道“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小学语文阅读知识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语文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养料,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必须重视将语文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借以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联性,不能够只是为了教阅读文而教阅读文,为教语文知识而教语文知识,必须将语文知识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下,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逐步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以达到学有所用、学属所需的目的,并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用强烈的自信心去学习语文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言之,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楠.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2]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孙囡硕,杨军. ?课外语文 2019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