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 会计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王新萍
[导读]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发展历程
         王新萍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325011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发展历程,利用信息化时代下所发展的技术与理论,可以有效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促进会计电算事业的高速发展。当下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当下时代能够将会计电算信息化教学进行完善,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课程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信息化发展是显而易见的趋势,能够利用计算机来信息化的处理会计业务的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报告中明确提出“两性一度”的高质量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1]。对于会计领域来讲,也应该积极地结合实际,利用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与方法来积极的为学生解决复杂的问题,并且努力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特征,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前沿性、时代性、探究性的备课,充分的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具有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是财务会计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信息化时代会计领域发展中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遵从职业道德,养成细致、耐心、准确的工作习惯,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同时,具备熟练的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满足社会在信息化时代下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2]。
        二、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相关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有许多具有相关财会专业的高校或者相关机构,只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并且这两门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和规范,在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教学中也只满足了基本的从简单手工会计计算到计算机会计计算的转变;这种信息化的会计电算实质上仍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来完成手工会计下的原本的数据计算步骤,仍以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作为基础,并没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去取代传统的会计计算方式,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的浪费。许多高校类会计信息化的实训课程类教学内容比较狭隘,只介绍相关财务软件中基础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部分,对供应链模块基本没有进行基本没有进行讲解[3]。
       (二)没有及时更新实训的教学方法
        有许多具有会计信息化实训教学的相关高校或者机构,都还使用最传统的讲授和上机的教学方法。课堂仍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基本上都是采用教师首先讲解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知识,随后让学生进行上机,按照教学内容操作这一个模式来进行的。传统的教学-上机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一个良好的提升效果。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会计软件层出不穷,并且会计核算的内容、准则、规范、方法也都不断的在变化。因此,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应当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计电算技能。
        三、对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信息化教学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本文所论述的信息化是指应用“学习通”为载体,充分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智慧教学工具情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是非常便捷的,并且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也使得思维可以进行更多碰撞。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发现,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对会计实训课程信息化进行探索建设,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如下表)。


        利用网络的便捷,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首先教师在线上进行教学前的资料准备,发布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与任务,将资料和教学方案提前上传到班级内的学习平台,并将相关的上机操作演示学习视频进行上传并保存。学生按照班级内的学习平台自主的提前进行预习和复习等相关的学习,并且教师也可以随时在线上对学生的预习进度进行收集汇总。
        线下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教师的指导讲解为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讨论,学生之间主要是将进度慢的学生与进度快的学生进行结对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一方面有利于进度慢的学生不掉队,另一方面让进度快的同学充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巩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自主性。并且教师可以在机房通过对主控电脑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上机操作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4]。
        最后,通过线上与线下相关的学习情况的收集、整理和汇总,总结此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积极搭建课前电算信息学习资源库
        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依赖于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所以组建高质量的线上资源是关键。在课前,教师以“学习通”等为载体,上传课程教学标准、教案、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课件、实训操作视频资源、软件包、软件安装详细步骤说明等相关教学资料。当下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在进行线上学习时,让学生在电脑上安装好用友ERP-U8软件,并熟悉软件的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学习通电脑版将在线学习资料进行课前上传,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学习平台进行线上的预习和操作等相关的学习任务。
   (二)课中充分利用学习通的活动库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中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学习通上发布的学习任务,对易错点和收集的学生反馈的问题利用极域教室进行集体演示讲解,操作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通上发布的微视频录像直到操作正确为止。运用“学习通”平台开展签到、抢答、选人、布置任务、评分等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在每节课发起随堂练习,学生本节课的实训进度、完成情况可以时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同学之间有了对比,彼此之间不干落后,学习进度基本能够实现统一,为下一次的实训任务的进行打下基础,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后开展答疑互动,提升教与学效果
        课后学生可以在“学习通”平台向老师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此平台开展答疑等互动交流,提升教与学效果,建立问题台账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在课后布置相关的复习巩固任务,方便同学们复习、参考、反思。学生也应当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模块化的分类,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巩固任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实践类课程,应当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积极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技术以及智慧教学工具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高质的技术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226.
[2]柳清.高职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6):161-162.
[3]潘小燕.面向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训金课建设探索——以本科会计电算化实训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1):233-235.
[4]麦黛洁.基于信息化手段下翻转课堂在会计电算化技能竞赛上的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9(13):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