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5/11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4期   作者:曾雨钦 贾云沙
[导读]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饮食中食物的种类逐渐多样化
        曾雨钦    贾云沙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饮食中食物的种类逐渐多样化,大多高糖食物被人们所喜爱。而很多人并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进食后没有及时清理口腔,导致细菌滋生,形成口腔疾病。故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人们的口腔健康水平。在口腔疾病中的治疗中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口腔预防知识的广泛传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口腔,应用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口腔健康程度,减少疾病的发作,防治效果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口腔健康教育;疾病;防治;作用
        口腔健康是生命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咀嚼、发音等口腔生理功能,也会对全身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因此,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也是反映人类全身健康状态及生命质量的镜子。在现阶段口腔疾病是一类比较常 见的病症,在疾病发作时会给患者带来 不适或疼痛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 生活。
        1 妊娠期口腔疾病
        妊娠期妇女口腔健康教育有着双重意义,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健康,而且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由于孕期体内激 素水平改变以及口腔环境、饮食习惯、口腔卫生行为发生改 变,妊娠期妇女患口腔疾病的风险相应增加,且随着妊娠时间 的延长龋病、牙龈炎等患病率显著升高。妊娠期内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再加上在妊娠期内孕妇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先的饮食生活 习惯,如果没有得到注意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根尖周炎、牙髓炎、冠周炎、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妊娠期口腔疾病会引起疼痛、发热等症状,轻者会影响进食,造成孕期营养不均衡,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重者会因炎症扩散全身波及胎儿,引起早产甚至畸形。因此,妊娠期后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让妊娠期妇女了解口腔疾 病及其对自身全身状况的影响,增强孕期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妊娠期口腔疾病的发生,以及发生疾病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及患病后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减少对母体及胎儿的危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儿童龋病
        儿童龋齿俗称虫牙,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龋病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的首位,是居于发病率第2位哮喘的5倍。低龄儿童龋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其患病率高,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龋齿的预防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仅依靠就诊时的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覆盖面很低。刘素桃提出,医务人员应该走出医院,步入社区,利用新闻媒介(广播、电 视、报刊)面向广大群众宣传爱牙知识,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与配合,把龋病防患于未然状态。
        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致龋菌与多种微生物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双歧杆菌、放线菌等有关,变形链球菌是牙菌斑生物膜中的优势菌。Parisotto等进行回顾性研究指出,变形链球菌的数量是低龄儿童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指标。四联因素常与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因而主要破坏四联因素中某一环节,改变饮食习惯和正确的口腔卫生方法,是控制龋齿发生和发展的关键。

Roger Chou等对5岁以下儿童龋病进行综述,致病因素结论为龋齿细菌的大量 繁殖、糖类及碳酸饮料的过多摄入,牙釉质发育缺陷,口腔保健检查不足,水质氟化不足及刷牙不当,父母口腔保健知识及孕产妇的龋病遗传因素,这些致病因素可通过健康教育控制的。
        3 口腔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牙周病及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疾病发生的始动因子。根据 2017 年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牙周病仍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呈患病率高、发病范围广的特点,且儿童患龋情况呈现上升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系统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 ,其共同的病理改变为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变窄,受累病变动脉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牙周炎可作为一种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DeStefano等对近2万人随访观察了14 年,在矫正了年龄、性别、血压、血 脂、吸烟、饮酒、体重、家族史等因素后,发现有牙周炎或者无牙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比无牙周炎者增加25%,牙周疾病及较差的口腔卫生状况与总体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Blaizot等对29项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发现,牙周炎患者发生CVD的风险增加,合并相对风险度为 1.34(95%CI:1.27 ~ 1.42,P < 0.0001)。Sfyroeras等在矫正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体重指数后的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与中风的风险增加相关,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牙周炎患者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47倍和2.63倍。
        4 小结
        开展口腔教育需选择良好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口腔保健知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有更多的信任感,避免患者对健康教育产生排斥心理。在患者疾病治疗中,采用患者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针对年龄较大或较小的患者需要对家属进行宣传,强化教育效果。针对性的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强化患者的理解。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口腔健康教育可借助 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或是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医院和社区可定期开展口腔教育专家讲座,成立口腔健康服务中心,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区可定期举办口腔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口腔健康手、设置宣传栏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口腔保健知识。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根据不同人群的年龄段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M].5 版.北京: 人民卫出版社2017:75.
【2】玛依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9):11-12.
【3】钟林娜,王战昕,战芳等.妊娠期妇女产次与龋病及牙周病发生关系的探究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7,29(06):672-675.
【4】李柳茵,赖冬梅,林玉琼,等.健康教育大讲堂模式在婴幼儿防龋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8):116-118.
【5】人民日报.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布[EB/OL].[2017-0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