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南
常州市武进区卢家巷实验学校 江苏,常州 213168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初中生物课堂关键事件改进也成为了教师们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物课堂中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这堂课进行研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育关键事件
引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方式都是由情景导入开始的,不过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有些班级的学生已经进入状态并且学到知识,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全神贯注,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一、开始环节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人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通常分为婴儿时期、幼儿时期、童年时期、青春期等生长发育阶段才能成长为一个成年人,通过这段展示引入当前学习的课题。本环节内容的关键事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一些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可以通过插图介绍相关时期,让学生们建造起主动学习的自信心。接下来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们提高注意力,在这个时候进行一些问题提问,让学生们在视频当中找答案,这样会让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这堂课上,很少会有人再去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也可以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主动学习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这堂课。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了解人身体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一些特点以及怎样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还要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探讨。比如,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会有哪些不同?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有哪些?女性的第二性征发育又会有哪些?以及怎样注意青春期的卫生,这些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问题。在教学时要注重设置问题的难易度第一节课教师可以把问题设计得简单一些,只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第二节课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难度问他们第二性征的特点。第三节课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刚开始第一节课的时候,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较高,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就开始恢复到了以前不知道该干什么的状态,甚至开始开小差,究其原因都是因为问题设置的不够科学导致学生们注意力不够集中。
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教师要注重设计更严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男生和女生的第二性征进行对比和分类,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因为问题的难度比第一堂课的难度要高,所以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节课的问题就要设置的更加合理,要围绕着人的生长发育这堂课,让学生们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生物课的神奇和趣味儿。
第一堂课通过对人的基本生长过程的了解,让学生们了解到人的生长和发育。第二堂课,通过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们总结男性和女性第二性征发育时的各种特点。第三节课可以让学生们从人生长的角度来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三节课的问题设置的难度层次更加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学完这三节课之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而且整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明显得到了提高,可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造适合的情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经逐渐走入到了教学当中来,不管是生动形象的视频还是色彩斑斓的照片都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第一节课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不同时期人生长发育的各种图片,介绍各种时期人的状态,还可以让学生们对一些图片进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们观察不同时期人的不同状态。第三节课可以创造一个合理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们思考本节课的内容。
三、合理提问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来进行提问,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提问,人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是几岁到几岁?男性的第二性征是什么?女性的第二性征是什么?
初中生生物课程的设置更尊重学生的发展,教师们要始终牢记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进行教学,不过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很多问题,依旧没有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所以导致生物教学还有很多问题。
生物这门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教学目的当然也应该有所改变,教师应该立足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这也是中学生生长和发育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所以生物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这就更有必要对初中生物课堂的关键事件进行反思。
教学的关键事件在日常生活当中是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很有可能会被教师和学生忽略。不过正是因为教学关键事件的关注度,才能够让学生们提高注意力。教师在上课过程当中也可以记录自己上课的过程,反思这些事件的具体含义,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美娟.例谈“事件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03):84+44.
[2]孙天山 赵勇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