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超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摘 要:“就业导向 , 工学结合”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实际工作岗位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工学结合理念贯彻到思政教学过程中,是对现有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可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就此展开探讨,仅供参考。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 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次变革,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已经实现多元化教学。 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程中的引用,实现了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给传统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文章针对“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对实际应用方式进行探究,具体措施如下。
1 社会实践教学法
社会实践教学法的实现主要体现在 2 个方面。 1 )社会调查。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问题,如物价指数、社区建设、企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深入到社会之中,进行实际调查,并根据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调查报告撰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际就业情况、就业需求等的了解,进而更深刻、充分的掌握书本知识。 2 )现场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现,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岗位一线,让他们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体验人生价值, 让自身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比如,在企业车间中,可以请企业中实践应验丰富的师傅在实际操作台上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学;到新农村体验生活;到法庭现场进行旁听等等。在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距离拉近,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这种教育方式,具有真实性强、实效性强等特征,让学生心灵在实际工作体验中受到震撼,促进高职学生的修养与思想观念的整体提升。
2 加强职业能力与企业文化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对企业文化的了解是他们融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完成特定职责、胜任企业岗位需求必备的基础素养。
在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企业建立小型的班级管理机构,以企业岗位的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对企业文化产生真情实感,加深对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的理解,并以企业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规范,让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企业员工这一角色,缩短适应时间,为高职学生能够顺利就业、顶岗实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在“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理念中,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程教学应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时机接触社会、参加
劳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思辨能力、劳动观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实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为其日后创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转变教学环境
在“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主导下,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思想与活动限制在校园内,要多参与社会活动,将思政教学活动的空间由密闭的教室转向为开放的社会环境。 思政课程教师也要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的禁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思政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社会实际与教材知识进行有效联系, 探索全新的开放性思政课程教学途径和机制,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特别是培养他们形成较强的职业技能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切实把握就业这一根本思想,将就业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将思政课程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陈小芳 . 浅谈“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教学的创新
[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 2015 , 12(3) : 173-174.
[2] 高子君 .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J]. 时代教育, 2015(16) : 20.
[3] 刘光照 . 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J]. 高教论坛, 2015(7) : 105-108.
[4] 刘华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背景 [J].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3) : 35-38.
(通讯作者:山东协和学院,严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