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林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广东省深圳市,510106
摘要:素质教育这一优质理念强调为学生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人文素养、体育精神等思想层面的教育,以此实现学生道德观念与知识储备协同发展的目标。但初中体育课程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健全人格。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在初中体育课程规划中融入体育精神与人格塑造教育的潜在联系与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人格教育;初中生教育;体育精神;实践策略分析
引言:伴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体育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中学的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积极贯彻的体育精神育人理念,体育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教育工作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功能。与此同时,利用人格塑造教育推动体育精神培养的全面落实,也可以帮助全体学生端正体育学习态度,因此人格塑造与体育精神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就的关系。
一、中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塑造的潜在联系
初中时期的体育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形成积极向上体育精神,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总体而言,开展学生人格教育较为复杂,需要体育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心理认识、道德修养以及合作意识等综合因素进行判定。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在进行集体活动时,通常更具荣誉感与责任意识[1]。
二、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格塑造与体育精神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
每位学生个体力量在集体面前的作用是极其微小的,但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集体活动开展中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缩影,因此若想要求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生成体育精神,应该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开展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2]。为实现这一目的,初中体育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提供开展集体活动的必要条件,这种集体条件可以细致划分为活动项目选择、活动环节设定、活动人数设计、活动内容选择以及活动规则设立,其中活动项目选择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能与身体素质,这种素质可以使学生应付大多数体育训练项目,但是若想起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效果,教师应该将训练难度设立在高出学生实际能力,通过学生共同努力可以达到的范畴之间。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3]。
例如: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热身的环节为学生设置集体热身游戏。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为学生划分小组,将全体学生划分成能力相当、人数均等的若干个小组,选出小组中最具组织能力且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在队长的选择环节体能不是唯一的审核标准,教师应该要求全体小组成员进行投票选择,只有由小组成员自发选出的队长,在可以在开展组织工作时更具信服力,自主选择队长这一环节可以显著提升小组成员之间的熟络感。其次,教师为全体学生细致的讲解游戏规则,由于本环节为热身环节,教师可以设置慢跑追逐类游戏,规则讲解后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最佳游戏方案与策略,队长负责结合小组成员的实际能力与自主意愿,为小组成员分配角色。
最后,在各个小组队长的组织下,教师为各个小组分配对手,让小组成员通过八进四、四进二、二进一这种方式得出最终的优胜小组,优胜小组可以在下次开展集体活动时取得特权资格,这样一来学生的好胜心理就会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在下次开展集体活动时就会更加努力,而且单纯提升个人能力不足以帮助小组取得胜利,因此在小组研讨与小组对战环节,就可以看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良好场景。久而久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也会逐渐形成,为学生体育精神的塑造提供基础保障。
(二)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所谓的价值观念,指的就是人们在看待某种自然现象或者某项社会活动时无意识生成的评判标准。这种评判标准的功能类似于潜意识,是一种由学生内心自主形成的一种意识[4]。若是学生掌握良好的价值观念,可以正确的看待学习中以及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并且结合具体的情况与各方影响因素做出综合性分析,科学地对事物做出准确判断。因此价值观念的形成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步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入各种体育明星的优质案例,这种案例选择应该尽量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明星案例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在教师进行宣讲后学生尽快记住案例事件[5]。这种题材十分广泛,无论是知名的篮球明星还是足球明星,或者是较为小众的橄榄球明星,只要案例足够吸引学生,都可以被应用在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学生通过对体育明星行为的模仿,可以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价值观念、行为观念,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受益终身的优质素质,为学生人格塑造、体育精神养成提供了重要助力[6]。
例如: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在经过激烈的体育训练后,教师通常会为学生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恢复体力,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与价值观念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时间,向学生讲述优质的体育明星案例。首先,为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体育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并且说出喜欢此位明星的原因,以及此体育明星在竞技场上表现出的强大体育精神。这一环节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发言兴趣与课堂参与感,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加认真地进行体育明星的体育精神构思,一方面,学生可以逐渐通过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行为反省自身。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著名的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就曾表示“我不会在篮球场上出现过激行为,因为我的行为会影响到视我为偶像的年轻人。”由此可见,体育精神与道德修养确实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结语:
众所周知,中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通过提升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等方式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健全人格的塑造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志强,陈志兰,黄声增.体育合作学习对初中生体适能培养的实验研究 ——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蕉城中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3(21):1239-1241.
[2]杨锡齐.初中阶段“家校联动”体育教学活动促进 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J].体育师友,2019,42(21):1216-1218.
[3]于静.不同形式学校体育活动对初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研究——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9,17(32):2213-2214.
[4]刘鹏翔.论西部偏远山区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注意的六个方面——以陇西县牙河九年制学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9,13(21):2140-2141.
[5]骆云,李兵.初中体育课学生有效学练行为的研究--以某市初中名师工作室“送课到校”为例[C].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8,13(21):1295-1298.
[6]张晓华.小组合作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足球脚内侧传接地滚球》一课为例[J].体育师友,2019,42(25):1227-1228.
作者简介:
董雪林,男,汉族,籍贯:董雪林?生于:1985-08,工作单位:深圳市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单位省市:广东省深圳市,单位邮编:510106,职称:中学一级,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