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良志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中学 563112
[摘 要]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定义是学生作为主体,布置体育活动任务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不同的活动内容分给不同的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概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到体育学科对于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我们将从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活动任务、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分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应用提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分层教学 策略研究
分层教学,是当今教育改革下要求的教学方法,概念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智力发展的优势,采用分层次管理,促进学生的优势共享,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创新教学模式,也是逐渐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教学方法,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正是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其教育效果和教育价值,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
一、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分层教学的具体任务
1.1 培养学生非智力性的思想品质。体育的教学不仅仅是以
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内容,在很多的体育活动中也是存在很多的团体性、竞技性和合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考察的不仅仅是学生出色的身体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注重的还有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尊重对手、传扬体育精神方面的品质培养,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逐渐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养与品质。
1.2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信心。在初中阶段,大部分中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就实际情况分析,很明显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信心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整体的应试教育环境和学生学习能力决定的,因此,为了激发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信心,在初中阶段实施分层教学,这对于学生的针对性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二、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2.1 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发展差异。由于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在体育方面的差异及知识接受情况的不同而导致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差距,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于学科理解和各体育项目之间的不同。为了去有效解决或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势在必得的。以800米长跑为例,在不分层的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于学生的起点不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运动项目。而在分层的角度下,教师可以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跑步距离,使得学生在不同的运动范围内得到学习和锻炼。分层教学能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使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2 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分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在这个特点下,教师会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作业安排、提问难度,这会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养成。在竞争机制中,学生会接受不同的挑战,发展自身的学习意识去获取更高的等级层次。此外,在竞争机制中,学生会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形成思想层次间的思维交流,从而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学习局面,促进了多向互动教学模式的展开,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地学习意识,便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科积极性。
三、基于分层的初中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3.1 根据学生不同的自身差异和爱好合理地区分不同的层次。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关体育课的标准规定了在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起主体作用,如果要全方面的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收缩自由。因为在传统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往往采用的都是“一把抓”的模式,不论学生的性别,都采用同等的教学模式来对待。但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没有注重学生主体的要求。但如果实施的是分层教学模式,就会有效的突出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这样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自己向教师展现出自己有哪方面的长处和短板,而是教师要主动的去了解,要知道的是,了解的程度越深,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就越有效。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能力等主要方面,并且对询问的结果进行一个分类分组,再次上体育课时分组教学。例如,可以把两个同时上一节课的同学们分为三组。第一组是本身体育就非常好的学生,或者有某一体育方面的特别之处,体育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就应当更加严格,可以在准备的教学方案之上增加体育难度,针对他们的特长进行更加深刻的训练。不仅如此,这些体育特长生还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其他的同学完成相应的体育任务。第二组是可以基本完成体育课相关技能的同学,这组学生是在班内占绝大多数的,由于他们在班内占得比例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针对这组同学进行正确的训练。第三组是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针对这组学生,他们本身身体素质较差,这就会影响到自身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去开发不同的运动游戏项目,去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够完成任务的信心,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他们,帮助这组学生克服学习的恐惧。
3.2 开展分层教学评价——分层教学的有力保障。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流程和环节,这一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和目标。然而,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刻板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因而是低效、无效的。以“篮球”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应从学生的运动能力出发,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对于A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从他们投篮的准确度、投篮的姿势、运球的动作和力度等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对于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标准型的评价方式即可;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降低要求,对于他们在课堂中的微小进步给予奖励,以激发他们的信心为主。
四、总结
分层教学作为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对优化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为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谭 光 平 . 初 中 体 育 分 层 教 学 模 式 探 讨 [J]. 东 西 南 北 : 教
育 ,2018(6):79.
[2] 李喜艳 , 王定明 . 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以西藏大学为例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3):186-187.
65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