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   作者:王英理
[导读] 现阶段,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教育工作,逐渐成为所有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

        王英理
        福建省大田县第三中学  366101
        摘要:现阶段,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教育工作,逐渐成为所有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而美术属于一门艺术性学习科目,具备陶冶情操、丰富灵感以及滋养心灵等各项积极作用,所以更贴近素质教育有关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核心素养的塑造。鉴于此,文章站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实践角度,围绕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重点开展探讨,进一步提出了部分教学建议,希望能够实际塑造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美术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一、对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发重视
        针对美术作品开展鉴赏活动,实际上是美术教学课堂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关键需要学生凭借眼部观察的方式,同时搭配脑力思考一同实现。观察能力作为一项十分的关键的学习能力,不但可以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结构以及作品内容,还能够经过十分强烈的视觉化冲击,和美术作品当中潜藏的深度情感形成共鸣。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不妨优先组织学生主动对美术作品开展鉴赏活动,锻炼中学生的的观察能力,塑造其感知能力,随后依次利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勇敢讲述自身在鉴赏过程中的正式感想,同时凭借美术教师的有效指导,持续优化本身的观察能力等各项学科能力。
        举个例子,初中美术教师在带领九年级学生,针对美术绘画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表现比较具象的形体作为切入点,这些具象的形体更容易被视觉感知接受。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鉴赏能力之后,可以慢慢过渡到抽象艺术作品的欣赏,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训练,能让学生更容易感知抽象艺术的内在魅力,这不仅可以为今后实现视觉具象至思维抽象转化打下坚实的美术鉴赏基础,也有助于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效融合,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般而言,各项学科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通过观察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材内容可以发现,美术教材中包含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内容。初中美术教师在指导中学生,针对此部分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将其与语文学科内容有机融合。通过差异化的视觉、角度,观察其中的美术学习素材,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狗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为了确保中学生进一步掌握九年级的美术知识要点,首要任务是从整体的层面出发,发掘出其他课程与美术课程的关联处。
    比如,美术教师在带领九年级学生在欣赏《洛神赋图》这幅美术作品时,这是中国目前已有的最早的传统卷轴画,由著名画家顾恺之所创作。由于这幅美术作品是根据三国时期,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获取的灵感。

因此,美术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内容中对应的诗歌,使学生实际了解《洛神赋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般的意境;再比如,学生在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水墨画的核心内容普遍与山水田园息息相关,初中美术教师不妨将其与语文学科内的诗歌内容开展有效融合,比如学生熟悉的《归园田居》这首田园诗。另外,墨迹的色彩变动同样体现出潜藏的知识底蕴,而语文学科教材中的大部分田园诗,往往与水墨画的境地十分相似。
        三、利用解析作品内容的方式,培训美术感知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由于年龄、阅历、情感变化以及文化积累等客观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对于美术文化作品深层次的情感表达方面的鉴赏以及感知能力遭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对此,初中时期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务必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首先,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作者的生平、时代的背景、情感经历等等,去探寻“背后的故事”。由于艺术类作品往往不是凭空独立存在的,较大程度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感所形成的,而这种主观情感通常是跟作者的自身经历、成长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所共同构成的。因此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进程中,教师要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美术专业知识、素养来指导学生结合艺术作品探寻作陪背后的故事,进而能更好地深入作品之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感受。
        举个例子,美术教师在带领九年级学生学习“独树一帜的中国画”这节课的过程中,不妨组织学生们对《步辇图》这幅美术作品开展仔细的观察。这是一幅主要表现唐朝与吐蕃(今西藏)进行和亲的著名画作,经过初步的了解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当时的和谐场面,同时可以深入了解这幅画的描绘手法。《步辇图》的作者是唐代的阎立本,其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将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以及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两队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生动传神。在学生深入了解过后,美术教师便能够进一步讲述作品的主体。利用解析作品内容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塑造感知能力。在观赏作品的同时,感知作品的艺术性,了解作者的真实情感,进而指导学生塑造正向、准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大力实行,过去只关注应试教育学科的不良局面得到了实际的改善,同样为初中学校围绕中学生培养优质学习能力,所进行的德育教育等方面工作,打造了良好的教育实施环境。从初中阶段美术教师的角度出发,应当以美术学科为主,持续加强本身的教学能力,从而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革新工作,帮助学生培养出优质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应平.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1):172.
        [2]孙琳.初中美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6):280.
        [3]陈明.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开展德育的经验之谈[J].新课程导学,2018(3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